谁说中药种植不“跨界” 巴药搭上旅游顺风车
平昌县青凤镇万亩芍药园里,游客拍照留念
本报记者何欢
“当归搬进责任田,丹参红参连成片,芍药银花隔行栽。”近年来,巴中市创新推出巴药自然景观游,探索“林药、果药、药旅、药养”等复合经营模式,打造巴山蜀水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发展巴药产业巴中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思索如何整合资源,将巴药产业真正做出特色。”市巴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适宜的种植地貌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对南北地域的兼容性,这是融合大医药、大旅游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和医药产业都是朝阳产业,又能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互动,这是巴中打造医药产业发展的差异化优势。
巴药+康养新型业态兴起来
在巴州区境内,随处可见村民种植巴药的忙碌身影。近年来,巴州区委、区政府把现代中药材产业列为强区富民的支柱产业。如今巴州全境,巴药种植基地遍地开花,500亩以上种植皂角、丹参、白芍、菊花、金银花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104个,种植面积达25万亩。
“总体看来,目前巴州区巴药产业发展已初步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巴州区巴药局陈彬介绍,按照“道地药乡、康养巴州”定位,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全域推进,努力把巴药产业培育成支撑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一手抓基地,一手抓产业融合。巴州区立足森林康养,以巴药为载体,围绕“药、医、养、食、游”全链发展定位,推广“中草药+康养”“中医药+旅游”模式,实现巴药产业、医药养生、文化旅游联动发展。
“巴州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已经建成4A级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山地运动公园、巾字村农业生态康养园等一批新型森林康养基地。”陈彬说,新经济形态下,既要卖农产品,又要卖风景,跳出传统农业思维谋划发展,不断在“接二连三”上做文章,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道地药乡”名片,促进巴州绿色崛起。
“头一年过年回家,田里的巴药还盖着地膜。第二年回来,村里已经在发展旅游了。”47岁的贫困户赵天文告诉记者,自己在村里开了个裁缝店,闲暇时到巴药基地务工,或者是去农家乐帮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赵天文是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长滩河村依托山水化湖和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通过“药果”与“药旅”发展相结合,利用果园套种白芍,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同时开花,描绘了步步皆景的农村田园图,不仅美了乡村,还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户的就业、家庭收入来源单一等问题。
巴药+旅游放大种植效益促增收
“有情芍药含春泪”。近段时间,平昌县青凤镇龙井村变得热闹起来,因为村里的万亩芍药开花了,吸引了不少游客。
“去年我们村举办了第二届芍药花海节,那几周我们收入上万元。”龙井村玉屏山农家乐老板杨希俊说,村里先后开起了五六家农家乐,生意都很火爆,不少来自重庆、达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平昌县坚持药旅融合,按照“种巴药就是种风景、建基地就是建景区”的思路,大力推行“巴药+生态旅游”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整合扶贫、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打捆用于药材产业发展,规模建设药材基地,配套建设路、渠、塘等基础设施,附带建设亭台轩榭、观景平台,植入文化元素,打造文化长廊、休闲广场。推行“巴药+美丽新村”,依托巴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田园变花园、新村变景点”,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康养胜地。
目前,该县打造出三十二梁芍药花海基地、白衣古镇牡丹花海基地、南天门玫瑰花海基地等药旅融合示范基地5个,成为全县乡村旅游棋盘上一颗颗闪亮的“棋子”。
“巴药搭上旅游‘顺风车\’,不但增加了村民的旅游收入,还让药材宣传随着游客走向千家万户。”平昌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有20多个药材种植乡镇借力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做文章,走药旅结合的创新之路。目前,已带动1.5万名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帜特约通讯员张超)4月6日,笔者从平昌县粮食局了解到,该县投资507万元建设的粮食文化体验园已经进入室内布展阶段。占地12000平方米的平昌县粮食文化体验园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衣古镇,由...
平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