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守护绿水青山“巴中蓝” 巴中市相关部门准备这么干

巴中日报 2018-01-30 06:11 大字

山水化湖

本报记者 李俊如 欧阳常林/文 罗曼祯/图

守护绿水青山蓝天,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市重点工作之一。怎么守护?如何加强?近日,巴中市各相关部门纷纷晒出年度工作计划,合力攻坚,全力以赴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

市环保局: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打得更实

回顾·2017

巴中市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巴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任务,晋级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成为四川省2017年唯一新增达标市。

展望·2018

新年伊始,市环保局迅速行动,推出六大环境保护任务:一是全面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创新污染治理投入模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全力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针对反馈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强化专项督察,严肃追责问责,积极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问题;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严格环境准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深化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四是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突出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危险废物等专项检查,常态开展联合执法,强化“两法”衔接,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推进环保地方立法;五是加快实施生态环保体制改革,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和问责制度,逐步形成统一、高效、权威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六是加强环保政策法规宣传和环保知识普及,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普及生态环保常识,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市林业局:绿色生态屏障筑得更牢

回顾·2017

巴中市新增退耕还林7.8万亩、营造林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5%。2017年,巴中市荣获“全国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展望·2018

荣誉的背后是一条条有力措施。2018年,市林业局将再接再厉,继续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围绕“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进一步优化城市绿化,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本底。提升市、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化彩化率达到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新(补)植道路绿化2000公里、沿河水系绿化80公里,实施巴山新居聚居点绿化25处。

——推进“九大绿化行动”。围绕“美丽巴中”建设,全域推进城市、集镇、农村“三位一体”绿化。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新植树种彩化率达50%以上,矿区、灾损、工程创面和生态移民迁出地生态修复达85%以上。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结合“3.12”植树节,组织市级单位在巴中机场绿化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宣传引领爱绿护绿植绿良好社会风尚。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通过现地植树、认捐认养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栽植各类树木50万株,创建义务植树基地30处,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

市农业局:农业生态环境创得更优

回顾·2017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加强,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展望·2018

2018年,市农业局坚持绿色兴农战略,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决守住农产品优质底线,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改革清单各项任务。

——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农膜减量行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重大病虫害防治面积达96%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量比上年减少1%以上。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畜禽过腹还田、栽培食用菌等综合利用,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停工作,加强国家级水生动物保护区生态治理,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膜回收集中处理率达到4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新建种养结合循环示范场(区)5个,力争创建1个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另外,按照市农业局相关计划,2018年,全市将新建设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1.8万亩,各县(区)在“三网配套”基础上,围绕种养循环、生态护坡(固埂)、果肥套作、绿色防控和土壤培肥等重点措施,切实抓好示范区建设,每个示范区主要技术集成不低于两项以上。其中在平昌县建成省级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0.5万亩,在恩阳区建成市级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0.3万亩。

市水务局:市水务局河流保护更有力

回顾·2017

巴中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河长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全市水务工作将以建成覆盖全域的综合水务体系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创造,不忘初心,克难攻坚,继续努力。

展望·2018

——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提升已建成的驷马水乡、玉湖、化湖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综合品质和服务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新突破;尽快编制黄石盘水利风景区规划,启动试点化湖、柳津湖河湖公园,力争新创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水美新村。

——纵深推进河长制。持续推进“五大行动”,加快“控源治污”项目建设,提升污水处理率,降低排污总量。持续推进“守河护岸、保洁净水”,美化绿化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加力“宣传教育”,构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治水氛围。明确“最严格”的考核导向,以市级10条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实行差异化考核,逗硬问责问效。加快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河长制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平台。

记者短评

实现水清岸绿需要久久为功

本报记者 李俊如

这个冬天的巴河,多了灵秀:清清的河面上,野鸭在欢快嬉戏,白鹭在自由飞翔,岸边的市民在惬意漫步……这些变化,得益于2017年“河长制”在巴中市的全面实施。

巴中市地属长江上游渠江水系,全市大小河流共1100余条,河流总长4342公里。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河道污染严重、一些河道甚至断流。2017年,巴中市从应对水污染危机下“急救药”,到全面推行“河长制”,一条条大小河流的变化可以看出,“河长制”显示出了它特有的强大生命力。

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的有效举措。“河长制”的实施并非毕其功于一役。因为建立“河长制”,只是给了每条河流一个清澈的承诺,是一个开始。群众不仅要见到河长、见到承诺,还要见到举措、见到成效。

推行“河长制”,更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巴中市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让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落实。

一方面,巴中市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尽快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协作配合的跨区域、跨城市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部门横向联动,不断加强流域污染防治,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创新素保障机制。创新治理方式,探索构建政府统筹、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治水新模式。统筹整合资金,转变支持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湖管理保护。

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五大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控源治污”“打非禁采”行动。加快“控源治污”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污水处理率,降低排污总量,下好防治污水入河先手棋。动真碰硬“打非禁采”,彻底改善巴中砂石资源枯竭现状。持续推进守河护岸、保洁净水行动,美化绿化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加力宣传教育,构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治水氛围,不断深化河湖治理成效。

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从严从实考核督察。组织实施好“河长制”工作全面督察,对重点问题、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健全季度通报等机制,提高督察实效。鲜明“最严格”的考核导向,以市级10条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实行差异化考核,既抓好区域整体考核,又突出河段长个人履责考核,逗硬问责问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河长制”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巴中,造福人民。

新闻推荐

平昌县成功注册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川经济日报巴中讯(记者何菊)近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江口青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举,标志着平昌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自2014年1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江口青鳙”为国家...

平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