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四个三”模式扎实推进教育扶贫
巴中市平昌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现有中小学校89所(含民办学校3所),教职工8700余人,在校学生12.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352人,2017年计划减贫4289人。
近年来,平昌县坚持“扶贫先扶智”,锁定“全域覆盖,不落一乡;重点建设,不落一校;对口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目标,采取“三结合三聚焦,三精准三强化”的“3333”模式务实推进,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温暖每一户家庭、教好每一名学生,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注重“三个结合”
把准把好教育扶贫“方向盘”
一是将教育扶贫与上级精神相结合,政策宣传到位。利用校(园)长会、行政会、职工会等各种方式组织全县教职工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县有关教育扶贫的重要决策部署,将上级精神及时、准确传达贯彻到党员干部群众中,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政策、人人参与教育扶贫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是将教育扶贫与县域实际相结合,规划引领到位。县委、县政府将教育扶贫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一把手”工程,制定了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三是将教育扶贫与目标考核相结合,责任落实到位。将教育扶贫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压实部门责任,建立运行顺畅、推进有力、服务高效的督查督导机制,对那些敷衍塞责、推进乏力的单位,予以全县曝光、通报批评。
着力“三个聚焦”
筑实筑稳教育扶贫“奠基石”
一是聚焦教育公平,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坚持“保基本、保急需、补缺口”的思路和贫困村所在学校优先原则,统筹资金安排,把政策、项目和力量向薄弱学校倾斜。近年来,平昌县累计投入资金18.54亿元,改造和新建校舍47万平方米,全面消除D级危房,新建运动场26万平方米,完成171所村小标准化建设,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等装备达到省定标准,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
二是聚焦队伍建设,全面优化薄弱学校教师配置。严格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教师公招力度。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的原则,及时补充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切实做到“校校有教师、班班有教师”。
三是聚焦资源共享,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贫困村所在地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乡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
把握“三个精准”
织密织牢教育民生“保障网”
一是坚持部门联动,助推扶贫目标精准。教育、扶贫、民政等部门紧密配合,进村到社入户摸清底数、瞄准对象,构建覆盖贫困村所在地每所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的信息管理平台,明确每所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帮扶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责任。
二是坚持信息共享,促进助困成效精准。严格与国家学籍系统、扶贫部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对接,实施“一校一对策,一生一帮扶人”的帮扶责任制,通过层层挂包、层层传导,确保每所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有责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人,定点跟踪,精准帮扶,一帮到底。
三是坚持从严审核,确保资金使用精准。按照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建立健全“免、奖、助、贷、补”多位一体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积极配套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确保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畅通。严格按照“三公开、两公示、一集中”资助程序,确定资助类型、资助名单和受助标准。
坚持“三个强化”
调顺调畅扶贫成效“倍增器”
一是强化控辍保学,确保“人人受教育”。规范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控辍保学季度信息报告制度等,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二是强化关爱教育,确保“个个有进步”。认真开展“全员家访”活动,务实推进“人生导航”行动,全县教职员工深入学生家庭,通过“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切实加强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联系和跟踪,全力构建“部门联动帮扶,财政供给人员结对帮扶,社会力量志愿帮扶”的关爱体系。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确保“家家有希望”。坚持把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促进贫困学生就业、贫困户劳动力创业增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
(冯辽平)
新闻推荐
11月2日,广元市党政代表团在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参观考察。本报记者刘仁摄本报讯(蒲洪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元与巴中同属秦巴片区、川陕革命老区,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发展亦有很多相似之处...
平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