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当执纪的‘铁脑壳\’” ——记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苟耀华
王兴元 本报记者 潘嘉文
“多亏了纪委严查,不然我的避险搬迁资金就泡汤了。”站在青瓦白墙的巴山新居前,平昌县青云镇龙寨村村民陈某一脸感激,“我们陈家湾6户地灾搬迁重建户能住上新房,得感谢苟耀华!”
“党纪卫士”“铁脑壳”“百事通”……刚40岁的平昌县纪委监察局副局长苟耀华,从纪十年来,负责查办违纪案件50余件,其中大要案和典型案件20余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2015年7月,他被表彰为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他受到中央纪委嘉奖。
“只要侵占了群众利益,便要一查到底”
“你查,查出问题我进监狱。查不出来,村里欠我的60多万元,你还。”2015年6月,当听说苟耀华来“整他的问题”,平昌县响滩镇楠木村原支部书记熊某撂下狠话。
熊某有“硬气”的理由:是他垫资修建,村里才通了水泥路、多年搁浅的连接桥才得以贯通;是他操劳,村里的产业才刚有了起色。村民因此选他担任村主任、村支书。这样一个好人,查还是不查?
“用事实说话,只要侵占了群众利益,便要一查到底。”苟耀华说。
苟耀华带着同事住进了村里,立即启动程序,锁定村级账目,从一瓶水、一顿饭的开支,到每一个项目的实施,只要有疑问的,便一项一项调查,一笔一笔同当事人核对。“不能冤枉一个党员干部,更不能放过一个违纪人员,要办就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检验。”
经过三个月的调查核实,共清理出熊某重复、虚假列支和村级收入不入账三大类问题,非法侵占集体资金共计100余万元。最终,熊某被开除党籍。
“不能成为‘灯下黑\’”
苟耀华的妻子没有工作,女儿正上初中,父亲患有冠心病。2013年,他在平昌县城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贷款就有30万,一大家人的开销几乎都靠他的工资维持。钱成了他最大、最急需解决的心病。
2013年7月,平昌县对商贸系统进行财务清理。因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时任平昌县纪委纪检监察三室主任的苟耀华被委任为清理组负责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一家国营企业设立“小金库”问题浮出水面。一位多年好友邀请他喝茶时,趁其不备,在他手包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现金1万元。第二天他刚上班,好友就发来一条短信:“略表心意,能否打个‘擦边球\’?事后再谢!”
“你如果认为我们还是好朋友,就把钱拿回去,不然,我就上交廉政账户。”发现信封后,苟耀华立即拨通了好友的电话,又回了条同样内容的短信。在他的坚持下,好友只好前来退钱。
“钱对我确实重要,但权力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我的,我不能成为法纪中的‘灯下黑\’,给党和人民丢脸。”苟耀华掷地有声。
另一家国企给妻子提供了一份工作,苟耀华没让她去。“接受了他的帮助,清理工作就无法开展,国家就要蒙受损失。”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苟耀华把这句话悬挂在办公室墙上,时时提醒自己。
"维护党纪威严是我的天职"
2016年3月,苟耀华接到平昌县江口镇八庙村村民举报,该村支书庞某涉嫌骗取国家补助资金。
第二天,苟耀华就同江口纪工委干部进村,庞某却称已辞职外出,拒不见面,还打电话恐吓苟耀华:“你在几楼办公,我叫几个小弟给你送束鲜花,来看你一下。”
“维护党纪威严是我的天职,我就是要当执纪的‘铁脑壳\’。”苟耀华回敬道。他和工作人员白天走访村民、实地核实,晚上核查村级所有账目,直至凌晨两三点。一个月后,村上每一笔账务都清楚明白地公布在村民面前。庞某虚报、套取农村低保资金、孤儿优抚资金60余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等开支,被开除党籍。
苟耀华从不陪妻子女儿逛街,妻子开始很是不解。“走在一起,让别有用心的人认出来了,对你们不好。”妻子也曾劝他:“得饶人处且饶人。”可苟耀华却说:“他们将双手伸向人民的时候,怎么就不知收敛?我就是要斩断这样的黑手。”
在苟耀华的办公室,两个大书柜就占据了一面墙,里面装满了卷宗、书籍,墙角的沙发上,叠放着一卷铺盖。苟耀华家距离办公室只需步行5分钟,但因白天要外调、内审,晚上要查资料、和同事研究案情、写案情分析、结案报告,苟耀华经常就在办公室睡个囫囵觉。
“苟耀华把对党的忠诚刻进心里,把刚性执纪挺在前面,把干净办案落到实处,诠释了一名纪检铁军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平昌县纪委书记吕国梁说。
新闻推荐
11月2日,广元市党政代表团在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参观考察。本报记者刘仁摄本报讯(蒲洪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元与巴中同属秦巴片区、川陕革命老区,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发展亦有很多相似之处...
平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