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共享全域旅游 村民喜获分红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9-29 06:03 大字

景点一瞥。资料图片

□赵芳 本报记者 张立峰

9月14日,2017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平昌县开赛,这是该项国际性赛事第4次来到平昌。开赛当天,参赛选手加游客,平昌一下子涌入了上万人。除了赛事主办方认可平昌,省内、省外游客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山地休闲康养小县城。

对全域旅游的探索,成就了现在的平昌。

景点打包 完善交通全域旅游赢游客点赞

“平昌的赛道美,环境更美。”2017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参赛选手王美银连连点赞。开赛当天,平昌县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龚涛也没闲着,除了向参赛选手和外省游客介绍平昌,他还从各地组织来了一批旅行社考察人员和一批民间自驾游组织,借势推广平昌旅游。

平昌旅游有何特色?“全域旅游。”龚涛告诉旅行社人员,近两年,平昌的全域旅游做得有声有色,把县内景点“打包营销”进行推广,效果明显。龚涛告诉记者,平昌构建了以“一核三极四线”(“一核”即以县城为核心的城市旅游综合体,“三极”即佛头山、白衣古镇、镇龙山,“四线”即驷马—元山、白衣—皇家山、青凤—镇龙和喜神—云台旅游线路)为重点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把平昌这个“景点”融入四川旅游“东环线”、万达渝城市“后花园”和川陕渝旅游“金三角”。

什么是全域旅游?即打破“景点旅游”的模式,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目前国内出游方式上散客化趋势显著,导致了旅游供给的全域化。

全域旅游不仅要有旅游产品体系,还需要交通体系、智慧化服务体系等,县内景区间的道路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龚涛告诉记者,除了G542、G5012等交通主干线,平昌近两年还完善了公路体系。不仅方便了外地游客,公路沿线十多万群众也搭上了线,促进了沿线乡镇经济发展。

腰包鼓了 村民乐了村民主动融入全域旅游

游客多了,村上也越来越热闹了,这让农家乐老板徐龙泉看到了商机,他打算再修一栋小楼,打造数间主题客房。眼下自家投资修建的农家乐新房即将竣工,徐龙泉开始着手下一阶段的工作。“新房200平方米,共三层,全部打造成客房,现在要开始买床和床垫了。”

徐龙泉是云台镇龙尾村人,2014年,他将自家农房打造成“云顶记忆”,生意一般。“但是这两年,我发现来村里消费的外地游客多了起来,自家的房间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起来,尤其是这个夏天,因为客房不够,我眼看着客人从自家走掉。”徐龙泉说。

和徐龙泉一样,吃上“旅游饭”的龙尾村村民越来越多,大家一致认为这要归功于全域旅游。“首先就是交通,这两年来,村道、乡道越修越好。一路开车来,你就能经过赵垭村、枫香村、龙井村、龙尾村好几个村。”徐龙泉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村上还整合了各种项目资金,给村民们改建、新建农房和整治农村环境,客人和村民自己都住着很舒服。

“龙尾村的增收致富要归功于全域旅游,村民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三十二道梁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沈永鹏告诉记者,龙尾村就在三十二道梁景区,成了景区路上的“驿站”,大批前往景区游览的游客都会在龙尾村刹一脚,在村上休闲康养几天。

据徐龙泉介绍,他家的客人大多来自成都、西安和重庆方向。今年暑假期间,有的客人甚至提前一个月就预定好了他家的床位。有了这样的旅游潜力,徐龙泉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了,目前他把挣的钱都拿来投资了旅游。

“全域旅游是全产业的融合,贯穿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龚涛告诉记者,平昌的农旅结合坚持A级景区、农业园区、乡村社区“三区”同建。“景区就是农业园区,就是乡村社区,全域旅游让游客既看到自然景色,也能看到以茶叶、花椒、核桃等为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还能看到遵循依山傍水、自然和谐,注重乡土味道的美丽乡村。”龚涛相信,全域旅游将推动平昌旅游进一步转型升级,让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新闻推荐

平昌县人民医院:下乡开展***帮扶

近日,平昌县人民医院***帮扶责任人在医院总支书记、院长刘学荣的带领下,一大早赶到笔山镇中岭村和白云村,分别会同驻村第一书记王静、王毅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走访调查工作。各帮扶责任人...

平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