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锻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铁身板”

消费质量报 2021-11-30 00:36 大字

巴中市坚持“双向”发力,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上强基固本培元,锻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铁身板”,奋力守护好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巴中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上报率、哨点医院病原体监测阳性率和上报菌株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六、第四位,首次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双向聚力“强基”

坚持点面结合,建强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拓展“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2021年,全市新增哨点医院80家,增长率超过500%,达到95家。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覆盖率100%、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覆盖率25%,暂未纳入的以县区为单位由哨点医院统筹代报。规划三年内,全市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将全部纳入哨点医院管理,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3760例。

抓住“点”,提升核心检测能力。配备二代测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脉冲场电泳仪等设备。巴中市疾控中心成功加入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成为全省首批8家单位之一。以此为契机,全市组建了县(区)全覆盖的致病菌识别网络体系,显著提升食源性疾病相关病原监测、致病菌菌株鉴定、全基因组测序等方面的能力,为第一时间掌握食源性疾病疫情传播链、传播趋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以来已完成病原菌分子分型100余株,为建立菌株溯源库打下坚实基础。

双向赋能“固本”

着力补短培新,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设置配置和能力建设。到2021年,巴中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配置备率和项目可开展率均达95%以上,分别超过“十三五”规划要求5个、15个百分点。

着力补短,祛除“软骨病”。投入1500多万元,配备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设备130台/件,全面提升了化合物的表征和定性、痕量多目标物质的快速筛查、食品添加剂的定性定量等方面的能力,有效弥补了河豚毒素等非常见毒素、未知化学物质食物中毒的检测短板。

着力培新,打造“撒手锏”。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持续用力,先后引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检测设备,培育高端检测能力。在高效完成省下达任务基础上,已连续5年完成周边10个市州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和地西泮等毒(麻)药品的检测任务。2021年,巴中市自筹资金40多万元,增加芦笋等地方特色食品和学校等重点领域食品监测样本177份,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监管重点调整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双向协同“培元”

注重协同共享,不断放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作用和效能。

推进部门协同共享。及时互通共享食品安全监管(监测)对象底数信息;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等形式协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共享监管过程信息;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异常信息共享机制,共享监督监测结果信息。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多部门、全链条信息共享,确保了监督监测不漏项、不留白,监督监测结果互用,让有限的监督监测力量有的放矢。

推进区域协同共享。抢抓《川东北经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机遇,主动加强与川东北五市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的信息共享、预警研判、工作协同等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提高监测效能和应急响应能力。2019年以来,已向区域内通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要信息14条、食品安全隐患信息11条、重要研判报告3份。

徐莉消费质量报记者白煌

新闻推荐

多措并举 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通过建好园区、建好基地、建好基础和建好机制等有力举措,扎实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启动“三片...

巴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中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