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架子里的大写人生

成都日报 2020-11-09 00:47 大字

背架子与箩筐、背篼一样,都是乡间用来驮运东西的农具。不过,背架子的主要用途,是负责运送秸秆作物,诸如小麦、油菜、玉米、高粱等,还有就是运送水稻收割后的稻草,挖红苕前割下的苕藤,山坡上砍下的黄荆子、马桑子等柴火。

用背架子运输东西,还是有讲究的。我年少时,有一年夏收时节,生产队安排一帮学生负责把地里割下的小麦运回生产队晒场。那也是我第一次使用背架子。记得那天我把几捆麦子装上背架子,用绳子系好,正打算背着东西从地下挣扎起来时,麦子却一下子散架了。没办法,只好重新把麦子装上,在小伙伴们的协助下拴牢实,上路。不过,走出不多远,意外又发生了,背架子上的麦子一边重,一边轻,让我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狼狈不堪。恰好,一位老农看到了,他帮我把背架子放下来,然后手把手教我说,背架子背东西,讲究的是一个平衡。先要把背的东西码整齐,重心均匀,而且要用脚蹬着背架子,用劲拉绳子拴紧拴牢;起步时,要先惦量惦量,看是不是重心平衡的,东西系紧了没,免得返工重来。听了这一席话,才恍然大悟!原来,背架子运东西,还有不少技巧呢!看来,一件普普通通的农活,也蕴含着不少的门道。老农的教诲,从此铭刻在心中。

我的老家,背架子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还承担着长途运输的任务。那时,我的家乡盛产食盐,人们将一袋袋食盐装在背架子上,沿着山路运往巴中、南江、通江以至陕西汉中等地;接着,又将那里出产的木柴、大米等农副产品运回来。在漫长的岁月里,诞生了一个特殊的人群——“背二哥”。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赤日炎炎,“背二哥”都没有休息时间。他们一早就上路,背着沉重的背架子开始漫长地跋涉。夏天,山路上热气腾腾,“背二哥”身上的汗水也是从早流到黑。渴了,见到有水田、堰塘的地方,就赶紧停下来,摘片树叶当水瓢,舀点水喝;有时旁边没有树,干脆就用手舀水,喝上几口,又继续赶路;饿了,则从随身携带的布袋子中,抓出几把用大麦碾碎制作的炒面,吃上几口充饥。冬天,山路上结满了冰,稍不小心,就会滑倒,坠入深沟。最恼火的,是夏天突如其来的“打白雨”。没有丝毫预兆,大点大点的雨就噼里啪啦地响起。这时,“背二哥”赶紧停下脚步,用早已准备的毡布,把食盐盖好。这玩意,可是见不得水的呀!就这么在七弯八拐的山路上走上三五天,才把背架子上的食盐送到目的地;接着,又装上新的物资,马不停蹄地走上回家的路。

上世纪50年代末,老家的食盐产业被叫停了,天天奔走在崎岖山路上的“背二哥”,也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背二哥”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却烙印在这方土地上,成为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他们的子孙后代。

“背二哥”虽然从我的家乡消失了,但作为古老农具的“背架子”,却还依然保留在许许多多农户家中。它们大多时间被放置在废弃的住房里,上面结满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

贾登荣(武侯区)

新闻推荐

巴中恩阳首批机械制造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出征

四川经济日报巴中讯(恩融记者何菊)“招大引强,聚力引来‘金凤凰’。”11月3日,巴中市恩阳区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出征仪式”举...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