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之乡发“新芽”

四川日报 2020-10-10 06:02 大字

老产业种出新气象——

9月12日,在巴中市恩阳区窑垭村,村民黎荣华拿着一叠快递单。这些都是今年通过电商平台从村里卖出的土特产,成都和广州的客人最喜欢芦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肖雨杨摄

图为9月12日航拍的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肖雨杨摄

一县一策

9月11日早上6点多,山间晓雾萦绕,彭忠兰赶到芦笋大棚,欣喜地发现,不少芦笋新芽从毛茸茸的茎叶间冒了出来。

这是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专合组织下了“血本”新建的芦笋大棚,他们期待更加标准化的种植,能带来翻倍的产量。

恩阳区有“中国芦笋之乡”之称。近年来,该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种鼓励扶持措施,让芦笋种植产业有了新气象。到2022年,该区力争发展芦笋5万亩,产笋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范芮菱

转变

芦笋产业从“冬”到“春”

海拔500米以上、通风透光较好、水源条件有保障、土壤酸碱度适中……芦笋的生长条件,恩阳一个也不差。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恩阳区上八庙、万安等乡镇就把种植芦笋作为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从窑垭村村委会到芦笋大棚的路上,上八庙镇副镇长张知春回忆起当年。“那时我正在读初中,一周生活费1角5分钱、一学期学费也就1元多,而一斤芦笋已经能卖到好几角钱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恩阳人,52岁的张知春是该区芦笋产业的参与者,更是见证人。

他记得当时的巴中罐头厂主要生产芦笋罐头,产品出口欧美国家。所以“农户的芦笋根本不愁销路”。但到1995年,芦笋罐头出口量急剧下降,巴中罐头厂改制,其他的罐头厂也相继倒闭,当地只剩零星的农户种植芦笋。“产业的寒冬来了,芦笋致富梦就此碎了。”

2013年,恩阳区成立。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把芦笋作为恩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当地芦笋产业又迎来春天。

发展

实现综合产值3亿元

再次发展芦笋产业,不少农户有了顾虑。

为此,恩阳区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双胜镇天良村党员干部带头,每人种植5-20亩芦笋;石仁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芦笋种植基地300余亩……

不仅如此,恩阳区还邀请山东潍坊农科院李书华专家团队和北京专家团队,论证当地适宜种植芦笋,制作芦笋可种植区域图。

扶持、鼓励政策也相继出台。2017年,该区编制了2018-2020年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巴中市恩阳区2017年芦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8年,恩阳区成立了芦笋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区芦笋产业的规划、技术、指导、服务。同年,该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芦笋产业奖补:新植芦笋第一年补助2600元/亩,第二年补助1000元/亩……目前,该区已累计兑现芦笋产业发展资金6596万元;芦笋种植规模达3.4万亩,已投产1.5万亩,年产笋1.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3亿元。当地也正积极打通销售渠道,准备将芦笋销往港澳等地。

产业的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张知春介绍,上八庙镇登文村自2018年建起芦笋大棚后,丰产期一天能采收上千斤芦笋,一亩产值可达到1.2万元-1.5万元。除了土地流转收益,窑垭村村民李善香还在村里的芦笋大棚干活,一年劳动10个月,可收入1.2万元。

截至去年底,恩阳区已有500余户贫困户入股芦笋产业,辐射带动3500余人入园务工,使贫困户月均增收11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抓好重点工作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罗文在巴中调研时强调抓好重点工作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帆)9月3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罗文在...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