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城市28年 倾尽城管终生愿 追忆巴中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分局副局长李向志

四川工人日报 2019-07-23 14:45 大字

李向志,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人。生于1968年3月,198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 年11月参加工作,1991年进入城管执法领域工作,曾任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支队副支队长、分局副局长。

他个子不高,圆圆的脸庞,经常笑呵呵的,让人感觉既干劲十足,又平易近人。却在正值旺盛的年华,于2019年2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0岁。

28年城管工作中,李向志始终奋战在一线,把职业当事业,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坚持爱岗敬业是他的信条,坚持踏实做事是他的准则,为城市的整洁有序、文明涵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倾尽韶华;他志于城管,智在创新,给城市管理工作留下了智慧的光芒。

敢打敢拼的军人气质:

心甘情愿做城市的“啄木鸟”

李向志当过兵,在部队还立过三等功,他的城管生涯也继承和发扬着忠于事业、敢打必胜、作风优良的军人气质。“任何工作任务,只要安排给李向志,他从不推脱、从不埋怨,总是不折不扣执行、尽善尽美完成。”巴中市巴州区政协委员匡鹏安如是说。

最近几年巴中城市框架拉大了,生活环境好了,西出口、回风亭、滨河路、园艺场挥手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低矮无序的吊脚楼变成流光碎影的历史,草长莺飞的公园、风帘翠幕的绿地,让更多的巴城市民出门见绿、推窗见景。

然而,9年前,这段让人沉醉的河岸沿线还是违建遍布,蓝棚遮天。2010年夏天,巴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巴城滨河南路沿线进行风貌改造,这项工作重要的一环就是涉及50多户居民的拆违任务。

拆违,左手端着法治,右手捧着民生,稍有差池就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哎哟,烧死人咯,快点儿把我救出去。”拆违过程中,某居民一手拿汽油瓶,一手拿打火机,躲在违章搭建房屋内不出来,以死相逼,阻挠拆除工作,不慎引发大火,虽然现场处理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李向志心里也是捏了一把汗。

“李队,我家孩子生病了,我想请几天假。”“李队,我胃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想去检查下。”“李队,这项任务这么难,实在拆不了的就算了吧。”几乎每一处拆违都会遭遇暴力抗法,城管队员即使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但是个别群众还是不理解、不配合,原本执法人员干劲十足的信心也曾大打折扣,时不时在李向志面前嘀咕着。

李向志耐心地告诉同事“城管执法就是面对矛盾的,只要我们敢于担当、依法办事,就一定能办成功。”

接下来的10多天,李向志带着大家挨家逐户调查情况,苦口婆心耐心劝导,每天八九层的楼房爬几十趟下来,不知道衣服被汗水打湿了多少次、又被烈日烤干了多少次;几个年轻同事的腿都在颤抖,李向志却坚持再走一户再多爬一栋楼。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感染着、激励着每一位城管队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之后,好消息在巴中传开:沿线所有的违规搭建全部拆除。

“整治肖家巷的时候,李向志带领执法队员下午2点就到现场,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饭都没有吃,水也没有喝一口。”回忆起和李向志并肩“战斗”的日子,巴州区人大副主任李燕的泪水像关不住的水龙头流个不停,她边擦泪边回忆,几次哽咽。

前几年,李燕还是东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整个东城街道80多条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李向志和她并肩战斗的足迹。过去的肖家巷满是遮阳棚,特别是下雨天,棚顶堆积了好几年的垃圾混合着雨水落到行人身上,又脏又臭,让过路的行人苦不堪言。为了拆除这些存在30多年的棚亭,李向志白天带领城管队员和街道干部一起给当事人做工作,晚上利用凌晨非经营时段,持续10多个小时终于将其拆除。

2014年,巴州区委、区政府将草坝街改造的拆违任务交给城管执法部门,面对200多处违章搭建、600多处老旧广告,李向志还是眉头都没皱一下,硬是和同事们并肩奋战,提前完成了任务。2016年,巴城江南二环路贯通,为规范几百辆大货车、小汽车停放秩序,面对现场150多名驾驶员的争执、辱骂,又是李向志耐心解释2个多小时,最终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后把沿线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2017年,他再次主动领命,牵头落实了十多年来周围市民渴望解决的汽配街251户汽修汽配商户的搬出任务。

“最近几年,对讲机里每天都是李向志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的声音。”时任巴州区西城街道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冯金鹏说道,李向志就是永不停歇的“陀螺”,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去,平均每天查找督促整改的大小问题近百个,他也被同事们称为城市管理的“啄木鸟”。

志于城管智在创新:

无怨无悔当市民的“马路局长”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城管被贴上了文化低、素质差的标签,但在李向志身上却始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015年6月11日,巴城三号桥头152名住户联名给城管部门写感谢信,感谢取缔了困扰居民生活20多年的露天夜市摊。

此前,巴城三号桥头还是一片繁华的露天夜市,这里地处城市中心,形成历史长。每到傍晚,露天烧烤、夜啤酒达30多家,食客一波接一波,凌晨两三点才散去,烧烤油烟让楼上的住户不敢开窗,食客的划拳声、吵闹声让附近的居民深更半夜都难以入睡。

为了解决这里的油烟噪声问题,李向志带队走访了解500多户群众,又征求30多户摊主的意见。“我们要摆摊,我们要生存,城管踢了我们的饭碗,我们就要到你家去吃饭。”面对摊主的强烈抵触,怎么办?

李向志创新“听证会进小区”工作法,召集几十户摊贩代表、周围居民代表、基层干部代表来开“听证会”。“二娃子,你只晓得自己挣钱,街坊邻居的健康就不管不顾啦?”邻居李大爷的话让摊贩张某羞愧地红了脸,听证会上,群众帮助群众,群众教育群众,形成了一致意见。最终,稳妥地取缔了这一片的占道夜市摊点。该工作法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

和小摊贩打交道的时间多了,他们的酸甜苦辣李向志都知道,某某摊贩住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有哪些具体困难?李向志如数家珍。

2014年夏季,中小学放暑假,李向志看到不少小学生在父母的摊位前“打下手”,仔细调查研究后,发现产生这样的问题既有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父母文化水平低无力辅导的原因。随后,他向分局提出,能不能利用公招考录、有教师经验和资格的城管队员给摊贩子女辅导,解决摊贩的后顾之忧?

李向志的建议再次得到组织的支持,几天之后,小摊贩子女免费辅导班成立了,地点就在分局会议室,数学、英语、化学等科目都有专业的“城管老师”来辅导,不仅不收一分钱,空调、饮水、资料打印等全部免费提供。辅导班缩短了城管与摊贩之间的距离,更温暖了摊贩们的心。

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被同行称之为“城市面子”和“百姓肚子”的矛盾,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他们不辞辛劳,有的摊主甚至依靠一个摊子养活一家人。取缔,意味着断了不少人的生路;拖起,会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隐患。怎么办?

“能不能把这些摊位集中在一起,设置‘潮汐摊区’?”通过大量的走访和收集意见,李向志把自己的这一想法提出来,不仅得到了局党组的重视、支持,摊贩们更是举双手赞成。

从2014年开始,巴城陆续设置“潮汐式”夜市摊区18个,提供摊位300多个,解决困难群众就业1000多人。2018年,这一思路还纳入了市政府的决策,巴中市人民政府更是在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出“在老城区规划设置潮汐式摊区”,其做法在《四川日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深入报道。如今,巴城“潮汐摊区”已经步入正轨,占道经营的越来越少了,文明经营的越来越多了。

“李局长是个好官,他用‘潮汐式’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城市温暖,投桃报李,我们也要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李军是其中受益者之一,如今,他租门市开了一家果蔬超市,带头维护城市环境。

“2017年,川剧团、三号桥、一号桥到处都是违规设置的大型墙体广告,花花绿绿、残破不堪,就像皮肤上的毒疮。”巴州区政协委员匡鹏安说。他介绍,拆广告难度大,一扇窗户大小的广告租金比一套房子租金还高,三号桥地段好,个别广告年租金近30万元。为了拆除这些广告,从动员到实施,再到巩固,李向志花了不少的心思,他设置3处宣传服务站,入户走访100多户,与广告经营者、相关利益群体见面,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讲违规广告牌的危险性、创卫的必要性,有时候一处就是半天,持续2个多月,这些地方200多处广告平稳拆除。

广告是基本的商业需求,只要管理到位就能变成城市的风景。李向志“疏堵结合”,参与起草《巴中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巴中市公益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将大型广告统一规划、公开拍卖,实现了有序设置。对店招店牌取消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带领城管队员现场指导,既方便了商户住户,又维护了城市容貌。

广告拆除后,墙面洁净了、室内亮堂了,新鲜的空气从窗户涌进来,让租房户赵大爷感受到有些小幸福。“我们是为了人民管理城市,要把市民当亲人。”是李向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是面带笑容,平和友善,耐心细致地与群众沟通、交流,让许多群众逐渐消除了对城管工作的偏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向志不仅身先士卒带头干,还将他那份为民情怀、工作责任、创新意识传递给每一位队员。他手把手地教同事工作方法,每到一个工地,围挡、出入口、裸土覆盖……再小的问题也避不开李向志的火眼金睛,他一边指出问题,一边提出措施。“不急,我们慢慢来。”面对久久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李向志总是这样安慰同事;“不怕,我们一起想办法。”面对管理中的难题时,他总是这样给同事鼓劲。

通过努力,巴中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巴中城市管理精细化在外地来客之间口口相传。因为他的突出表现,被表彰为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先进个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对讲机里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从23岁到50岁,李向志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他最爱的城管事业。

“本人李向志,由于身体不适,在市医院查出严重贫血,引起并发症……”2019年1月2日,这是李向志向组织发的最后一条短信。

早在2016年,他就被确诊为直肠癌。医生建议手术改道,但他怕影响工作,坚决不同意,待病情稍稍稳定,又回到单位忙于工作。“他几乎都是斜坐在沙发上办公,一只手捂住腰部,一只手批文件。”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分局副局长杨志国记忆犹新地说道。

即便已经病魔缠身,李向志还多次到居民小区、在建工地研究、指导工作。仅去年1月至10月,他参与现场拆违、信访处理、案件查处就达200多次。

“我不知道爸爸的病情,每天晚上回家看他躺在沙发上休息,还以为只是因为他工作太累的缘故。”李向志的女儿回忆说,就连她,也是最后的时刻才知道。“在我的印象中,爸爸一直很忙,好不容易等到周末,难得有机会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可更多的时候都是饭吃到一半,爸爸会因为一个电话丢下碗筷就出门工作。”

一年,两年,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2018年11月26日,李向志和分局班子研究小区违建治理后,就再也没能走进办公室了。经重庆大坪医院检查,他体内癌细胞已经多处转移扩散。

“妈,原谅儿子的不孝!没能送您最后一程。”数十年来,李向志从来没有因为私事请过假,就连母亲病重,他也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他在湖南治疗期间,母亲去世,没能看母亲最后一眼成为他永远也难以释怀的遗憾。

就连在重庆和湖南治疗期间,家人建议请求组织给予陪护、接送方面的关照,李向志也坚决拒绝了。“现在正是创卫的关键时候,我们城管每一个人都在坚守岗位,哪能给组织添负担。”李向志对胡继兵说过。领导、同事、战友们给他打电话要到医院看望,他也是善意地推辞。

“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也不要通知单位的领导、同事和朋友,把我的工资账户注销,替我交上最后一笔党费。”2019年2月5日,正月初一,电视里还转播着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祝福、团圆的欢笑、万家的灯火徜徉在秀美的巴城,但在巴中市中医院一个普通病房里,李向志在最后清醒的时刻向妻子交办了后事,留下最后的遗言。安静的病房里,伴随着时钟的哒哒声,医治无效的李向志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2月5日到今天,同事们还没有习惯对讲机里没有李向志的声音。“永不停歇的陀螺”“马路局长”“啄木鸟”“冲锋号”这些平时藏在心里最尊重的称谓却始终在脑海中屡屡浮现。

如今,市民普遍反映,巴城管理越来越有人情味了,这座城市也越来越美了。然而,李向志却默默地走了,离开了他相守28年的城市。

李向志走了,离开了他的亲人、同事和忠爱的城管事业,但他永远活在大街小巷百姓的心中。他鞠躬尽瘁,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城市管理,把他忙碌的身影定格在了大街小巷,心甘情愿做城市的“啄木鸟”、市民的“马路局长”,他永远陪伴着他的同事。他留下的勋章、获得的荣誉、创新的精神时刻激励着城管人砥砺前行,激励着城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巴中人民管好城市而拼搏奉献,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做智慧现代的城管人,书写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时代华章。

苟东 杨华 何为

新闻推荐

本报“六大突破”暨县域经济调查组走进巴州区 巴州区,城乡提升绘新景

本报记者何欢"六大突破"暨县域经济看县象●2017年起,巴州区提出在24个重点村建村史馆,在59个中心村和63个...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