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了“穷帽”,他当上科技示范户
杨勇祥
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二组养殖户
□本报记者史晓露
这几天,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村民杨勇祥很关注生猪市场行情。家里几十头猪仔一天天长大,生猪价格也在经历前期走低之后,企稳回升,这让他很高兴。
对这位曾经的贫困户来说,又一次感受到奋斗带来的幸福。自2014年决定通过自主创业脱贫致富起,他就下定决心,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如今,杨勇祥不仅摘了“穷帽”,还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科技示范户。
养牛养猪,摘掉“穷帽”
在杨勇祥家的外墙上,挂着一块“科技示范户”的绿色铭牌。在琢磨脱贫致富的实践中,杨勇祥主动践行“生态、绿色、循环”养殖理念。
2013年,杨勇祥的妻子佘贵兰被诊断出罹患子宫癌,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病致贫。
曾经养过牛的杨勇祥决定重操旧业。借钱、贷款,很快1000平方米的圈舍盖了起来,还养了上百只鸡、鸭、羊等牲畜。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头一年就亏了。
杨勇祥调整方向,决定养殖风险系数相对较低的猪和牛,待技术成熟后,再一步步扩大规模。
“我自己喜欢钻研,一边找书来看,一边向村上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镇上也派了畜牧站的工作人员来指导。”2015年底,杨勇祥的养殖场有了起色,到2016年,养殖场年销售额达15万元左右,他家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养牛利润可观,牛价也相对稳定,但见效慢。“一头牛的利润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但要养一年才成年。”杨勇祥一边说,一边抓起草料投进牛圈的食槽里,几头黄牛开始细嚼慢咽,旁边的一头小牛却不领情,哞哞直叫唤。“这头牛是前两天刚买的,还有点认生。”眼下,杨勇祥正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去年一共卖了20头牛,今年准备养上30头。”
除了养牛,杨勇祥还养了50头猪。养猪见效快,但有风险,“生猪价格不稳定,价格好的时候,一头可净赚300元。”
种养“循环”,艰辛创业
“这么多年,我没有用过一粒化肥。”说起自己的创业,杨勇祥颇为自豪。
杨勇祥盘算着,要尽可能削减开支,才能获取高利润。猪和牛吃草和玉米面,为此,杨勇祥租了20多亩坡地,种上玉米、红薯,还在部分田地撒上草种,以种代买来喂养牲畜,能省下一笔费用。
牲畜产生的粪便全部当作天然的肥料施用在农田里,20多亩坡地刚好能全部消化,而田地里生长的草料又作为猪牛的饲料。杨勇祥指着坡地上的一块玉米地向记者介绍,“那些施用了农家肥的玉米,叶子的颜色都要鲜亮一些。”
眼下,杨勇祥还琢磨着将家门口的两亩水塘开发出来,养些水产品,同时进一步扩大养牛规模。他还联合5户农户成立了恩阳区太平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养殖一方面要增加投入,还要加强技术、管理和运营力量。”
由于妻子干不了重体力活,所有的农活基本由杨勇祥承包。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打扫圈舍,清理粪便,给猪牛喂食,再下田干活;下午从地里收工后,又去给猪牛喂食,打扫圈舍。
杨勇祥摊开一双皲裂红肿的手,笑言:虽然累,但不苦,因为“生活有奔头”。杨勇祥的小儿子在念高中,大儿子已25岁,“娃儿大了,该结婚了。前两年我们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镇上修了新房,现在还想添辆车。”
新闻推荐
图为交警在雨中指挥车辆有序行驶刘勇本报记者张伟文/图宽阔的道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界限分明,有序行驶,不争不抢;斑马...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