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治理不良陋习 形成乡村新风尚

四川法制报 2017-11-14 01:27 大字

“从2014年以来,我每年至少可少送礼金1万多元,现在大家都按照村规民约规定的标准送,我们的负担轻多了。”10月27日,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书记杨斌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枇杷村村民婚丧嫁娶、乔迁、周年、谢师、参军、立碑、开业、孩子满月……都要办酒席,不仅给普通群众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还给基层治理带来很大难度。2014年10月以来,该村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建立村规民约,创新成立“红白理事会”,广泛征集民意,经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签字确认后,把制止滥办酒宴纳入《村规民约》,并在村民大会上表决通过《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关于规范承办宴席的公告》,依法依规治理不良陋习。

同时,该村还以倡行文明廉洁办席为着力点,把更多管理事项纳入村规民约,如《卫生公约》《十条禁令》《五不准》等,这些独具乡土气息的“土规定”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秩序,有效降低了农村治理成本,提高了农村管理运行效率。

此外,该村还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建规立制、党员干部示范引领、群众自觉等一系列措施,使依约依规申报宴席成为常态,节俭办席的乡村新民俗已然形成。全村每户每年至少可节约礼金1万元,承办宴席主事家每次可节约5000元,如今的枇杷村已形成美丽新村新风尚,村民和睦友善,成了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一花引来百花开。枇杷村的新民俗榜样示范作用正在持续发散,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乡村,以廉洁文明办席为主的乡村新民俗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倡行。 记者张伟

新闻推荐

强化规划引领 狠抓项目支撑 ——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向传忠

本报记者韩梅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的建设热潮中,市发展改革委将如何履行职能参与其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向传忠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记者:作为全市项目规划、储备、审批和监管的...

巴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中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