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施交通扶贫铺就惠民道路 ——访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

巴中日报 2017-11-10 11:50 大字

本报记者赵尉伶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目前,全市打响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将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巴中在交通扶贫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市扶贫移民局将在这场大会战中怎样发挥有力作用?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

记者:交通建设对巴中的扶贫工作意味着什么?

王伟:交通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尤其是在像巴中这样的贫困地区和山区,更是基础先行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惠及民生,还能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降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成本和脱贫成本,加强贫困人口与外界沟通、融合,共享改革和发展红利,打通市场经济流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思想转化、自立自强。交通建设,既修通了民生路,也修通了脱贫路,更修通了致富路,必将极大推进全市脱贫攻坚进程,夯实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

记者:巴中市此前经历了两轮交通大会战,扶贫部门做了哪些具体工作?交通扶贫方面,巴中还存在哪些短板,您认为还需做哪些工作?

王伟:在前两轮交通大会战中,扶贫部门认真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认真处理好区域发展与***的关系,把交通建设作为解决贫困共性问题的关键一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1年以来,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村组道路、联网公路约1270公里,在连片扶贫开发区域内,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村组道路、联网公路、产业路约4300公里,贫困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越来越强。目前,巴中交通网络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区位优势正在凸显。

但从扶贫的角度看,还存在毛细血管通达率不高的短板,特别是一些边远地方,这些往往是贫困人口较多、脱贫难度较大的区域。要打通交通建设“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压力和挑战不小,对资金的需求也特别巨大,只有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当前,我们主要是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把人搬出来,主要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把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不宜人居区域的贫困人口搬迁到条件较好区域,同步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问题,实现搬迁脱贫致富;二是把路修进去,主要是运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建立扶贫项目库,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自然村农户的出行难问题。

记者:在第三轮交通大会战中,市扶贫移民局将怎样发挥有效作用?

王伟:我们将坚决贯彻“举全市之力掀起第三轮交通大会战”这一决策部署,满怀信心、拿出拼劲做好相关工作。从调查走访情况看,全市贫困群众对第三轮交通大会战也是非常期待的,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区域,盼望修通社道路、入户路和产业路,小车能开到家门口。同时,基层群众对道路建设的质量也非常关注。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接下来,市扶贫移民局将按照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现场会确立的总体思路、主攻方向和主要目标,对照贫困退出标准,深化实施交通扶贫,重点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用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整合相关行业部门资金,督促实施好交通扶贫专项方案,最大限度满足脱贫交通建设的资金需求。二是发挥业务指导作用,按照***、精准脱贫要求,因村因户制定帮扶措施,把制约脱贫的交通问题纳入扶贫脱贫项目库,提高交通建设特别是村组道路、产业路的针对性和益贫性。三是发挥项目推动作用,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根据年度资金规模和脱贫计划,分步解决一些贫困对象脱贫的交通达标问题,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交通建设,同时注重道路建设质量,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四是发挥好工作落实作用,始终聚焦脱贫摘帽目标,加大督促检查,通过落实“交通运输+特色产业”等扶贫模式,助推贫困村、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新闻推荐

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巴中市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施方案》出台

巴中中学学生张晓获第六届亚洲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52公斤级冠军在恩阳中学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陈冬摄本报记者韩梅编前语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