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沉下去监督 零容忍执纪 ——记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王骞

巴中日报 2017-11-04 11:33 大字

本报记者 潘嘉文

很多人都说,初见王骞,给人刚毅、严肃的感觉。刚毅源自忠诚,严肃因为责任。作为一名纪检人,王骞始终牢记宗旨、不忘初心,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坚持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用忠心和汗水守护每一笔财政资金。10月13日,王骞被表彰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

一线调查监督零容忍执纪甘当铁面包公

2012年10月,王骞任市纪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组长,他自知责重如山,每天拷问自己:作为一名财政新兵,抓什么?怎么抓?

先摸情况!

说干就干,王骞不打招呼,悄悄沉到基层:进村入社、走访农户、查看现场……20多天,暗访乡镇27个、村居63个、村民1200余人,并建立了问题台账。

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残保资金使用得怎么样?王骞带着问题走进恩阳区青木镇石马村,仔细查看残保金和辅助器具发放明细,召集农户开“坝坝会”。

“白某某5000元……”“白某某是哪个?我们村哪有这个人,简直是乱整!”“坝坝会”上,问题很快暴露了出来。

面对说情、威胁、告诫,王骞寸步不让,彻查到底。小小石马村涉案金额竟达20余万元。随后,该村残保金问题被通报,镇、村相关人员受到严肃问责。

2016年,王骞紧盯扶贫资金,亲任督导组长,深入乡(镇)26个、村(居)39个,现场督办21项,督促整改问题184个。

沉下去监督,零容忍执纪。四年来,王骞始终冲在第一线:刺芭门村开小车、住洋房吃低保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双山、阳雀、碑梁、袁家等村骗取危改资金问题被扒了出来……四年来,他发现和查处问题线索累计67起、113人。

用好约谈利器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

“部门纪检,莫‘刀子\’,就那么一回事。”很多人觉得部门纪检工作难于开展。

面对实际困难,王骞开动脑筋,决定用好用活“约谈”利器,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

2014年,王骞到恩阳区柳林镇财政所进行作风巡查。摆放零乱、灰尘满桌、账目混乱……“乡镇虽然条件艰苦,但绝不是懒散软弱的借口。”王骞当场约谈相关负责人,并责成他们限期整改。

春节将至,有干部主动上交红包礼金6万元。主动交了,本是好事。王骞却看得更深:必须消除这些苗头性倾向。他果断向局党组汇报,同时组织开展“‘清风廉语\’面对面”约谈。一连三天,约谈了28人,有效拧紧了节庆纪律开关。

这些年,在与违纪者的较量中,王骞发现极少数财政干部是“纪盲”。于是他选择反面典型,编印了“以案说纪”6期、700余份,对“六项纪律”进行了逐条逐句的解释。《廉洁自律准则》施行以来,他又推出“家国情怀·财苑庭语”每年6期。

创新体制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治标,更要治本。王骞深知,财政部门与钱打交道,事关老百姓诸多利益。不从制度机制上把权力关进笼子,就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王骞牵头进行了一系列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开展服务对象、职工“两评”和走访、函访“两访”,把评访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四年来,评访业务科室14个,整改问题46个。三年来,市财政局社会满意度测评分获6、2、1名。

协助局党组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三级主体责任办法》,建立党组书记13条、分管领导14条、科室负责人9条“三级”主体责任体系,个个“明责”,层层“签责”,月月“考责”,年年“述责”,形成了层层抓、人人抓的主体责任落地机制。三年来,市财政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分别排名4、2、1名。

探索出台《执行情况监察办法》和《财政智慧政务电子监察办法》,把监察点位嵌入到资金分配、拨付和监管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实行同步运行、实时监督、定期抽查。

新闻推荐

繁荣农村市场实现农民致富奔康 温奇志出席电商进农村暨电商***现场会

(实习记者杜庆琳)11月1日,巴中市召开电商进农村暨电商***现场会,市政府副市长温奇志出席。温奇志要求,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电商+扶贫”的思路,强化公共服务,整体系统推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

巴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中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