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巴山背二歌》:唱出巴山人的豪情

巴中日报 2017-10-18 13:04 大字

背二哥

《巴山背二歌》是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人们把从事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称之为《巴山背二歌》,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唱或众人齐唱。

源于劳动传唱千年不绝

《巴山背二歌》是巴山背二哥在艰苦劳动中产生的,它的历史无疑与背二哥的历史一样悠久。背二哥在深山沟、大山里辛勤劳动,十分艰苦,什么蛇倒退、鬼见愁,走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后退有可能掉下岩。而山里的野兽多,背夫不成群结队就可能被野兽袭击、吃掉,自然结成背二哥队伍,羊肠小道难行,米仓古道的栈道是前人用錾子打的,只能放一只脚,加上中午肚子饿天气热,山上只有知了在叫,没有其他声音,筋疲力尽的背二哥杵子一打,几句山歌一吼,大家情绪就来了,《巴山背二歌》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

背二哥已有3000年的历史,从米仓古道(汉中到通江)、汉壁古道(梁州到巴州)的路,就是背二哥背运往来的必经之道。米仓古道有3000年历史,背二哥的活动至少也有3000年历史。有准确记载的是唐玄奘到西天取经,他取回的经书就是背二哥用平肩背夹背回来的。背二哥一代又一代翻越巴山,长途跋涉在这些古道上,背运粮草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物质交换、或运输武器,为推动川陕物质交流、经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劳。

“随着巴人从事背运劳动,在巴山古道上组成庞大的队伍背运货物,在劳动中创造了《巴山背二歌》。庞大的背运队伍在漫长的背运途中更唱迭合,相互学习交流,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式传承。由于旋律优美,情趣盎然,故在民间广泛传唱。《巴州志·风俗篇》载:“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今,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由此证明,在劳动中歌唱可使人忘其疲劳,因而从事长途背运的巴山背二哥唱山歌,消除疲劳出于自然并一直延传至今。

背二哥背货物

即兴创作极具地域特色

《巴山背二歌》唱词以七言格律为主,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没有构成起、承、转、合,唱腔高亢悠扬,风格粗犷豪放,结束时为长吁短叹的一声甩腔,极具地域特色。语言诙谐、风趣,均为即兴创作,多用双关语来表达内心世界。歌词大都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如:“弯弯背架像条船,情哥背铁又背盐,鸡叫三道就起身,太阳落坡才团圆。”《巴山背二歌》的衬词除了常用虚词外,还有像巴山其他民歌的衬词一样用实词作衬词,这是《巴山背二歌》最大特色之一。

背二哥歌唱自己的生活,其衬词往往只有“贤友儿”“情兄儿”等,这类衬词指背二哥们相互打招呼;如果唱情歌,其衬词则为“贤妹儿”“情妹儿”或“情哥儿”。《巴山背二歌》的调试全都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其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其唱腔高亢悠扬,能翻山越岭、穿云钻雾,结束时都有长气短叹的一声甩腔:“耶——嘿!”

《巴山背二歌》的曲牌有很多种,南江唱的背二歌与通江唱的背二歌又有不同,但整个音乐旋律的大框架都属于大巴山风格,只是有些微小的差异,生动地反映了背二哥的生活状况、劳动场景。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演唱,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合。“背二歌”内容丰富,有歌颂勤劳勇敢、劳苦艰辛的,有歌唱背运工具和劳动的,有歌唱爱情的……

《巴山背二歌》是巴人精神文化的体现,是研究巴人历史的依据,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传神,所表达的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不可言;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上世纪60年代初,重庆市歌舞团、四川省歌舞团、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到巴中采风,曾编排了舞蹈作品《巴山背二哥》和声乐作品《巴山背二歌》。

传承人袁吉芳教唱《背二歌》

发展空间压缩亟待传承保护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背运业由原来的长途背运演变为今天的短途背运,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巴山背二歌》正在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濒临危机,急需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巴山背二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言小品《巴山背二歌》2010年走进中央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受到专家和观众一致好评。(本报记者吴岷迅)

新闻推荐

秦巴特色商品和泛巴区域文旅产品展销会有序筹备 已确定62家企业参会

(记者韩梅)“巴人巴风相约巴中”——第五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巴中市举办。作为本届艺术节中的一个子项目,秦巴特色商品和泛巴区域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展销会目前筹备情况如何?10月12日...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