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果蔬关公”从一枝独秀到满园芬芳 产业“造血”:精准扶贫扶到根上

巴中日报 2017-08-15 07:36 大字

12日,恩阳区第三届葡萄采摘节在关公镇西南村开幕

12日,恩阳第三届葡萄节在恩阳区关公镇西南村开幕,来自通南巴平及恩阳各乡镇的数千游客前往西南村。开幕当天,西南村葡萄等果蔬销量达5万斤,直接收入30万元,乡村旅游收入5万元。

据了解,关公镇西南村种植优质葡萄1500余亩,这是该村承办的第三届葡萄节。每届葡萄节,西南村葡萄种植户、乡村旅游示范户都从中直接受益。西南村正在形成以葡萄种植为根本、葡萄节为载体、葡萄酒等周边产品和乡村旅游为辅助的葡萄文化。

恩阳第三届葡萄节开幕当天,葡萄等果蔬销量达5万斤

扶贫扶到根上果蔬产业长廊形成规模

从西南村向南,沿着兴(隆)关(公)路,一条果蔬产业长廊已经形成。2800亩葡萄、1800亩红心猕猴桃、2500亩脆李、800亩传统柑橘、1000亩沃柑、1000亩冬枣、2300亩芦笋……成片的果蔬产业分布在公路沿线,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萌芽。在关公镇,不管是传统农业还是果蔬产业,均向优质、集约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该镇撂荒土地不到耕地总面积的2%。

这些都得益于关公镇2015年开始实施的“果蔬关公”发展战略。

对于“果蔬关公”战略的出台,关公镇党委书记殷初阳可谓费尽心血。2015年,殷初阳主动请缨从市级机关到关公镇任职时,关公镇的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关公镇23个村(居委会)就有8个贫困村4000多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关公镇支柱产业少,产业零星分散,没有连线成片,市场竞争力弱;关公镇位于恩阳区最南端,地处偏远,唯一的通乡公路还是低等级的乡村道路串联而成……

关公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结合西南村的葡萄、骑龙村的猕猴桃和柑橘等产业,一个以通乡公路环线为发展轴的“果蔬关公”规划迅速出炉。

“一个规划的出炉不仅仅只是传统产业的带动那么简单。”殷初阳说,关公镇的传统产业体量不大,却实实在在让村民看到了前景,产业政策的推广便会相对容易。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他和镇党政班子考虑更多的是,这样的定位,更容易让关公镇的产业形成特色,形成辐射效应,在不牺牲环境的情况下,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于是,一个“坚守绿色、主攻特色、做大规模、对接市场”的“果蔬关公”发展战略终于成形。

一场打造“果蔬公关”的硬仗拉开了帷幕。

镇党委书记殷初阳(左)察看猕猴桃产业园挂果情况

沉下去干在前干部铆劲带领干带动干

2015年下半年至今,关公镇围绕芦笋、葡萄等主导产业,成立新型经营主体26个,新建集体经济组织4个,规模养殖场14个;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等惠民工程。改建通乡公路17.8公里,新建产业路5.3公里,新(改)通村公路24公里;整治山坪塘、微水池44口,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设巴山新居21个……通过两年发展,关公镇已经形成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有产业的良好局面,正进入后发追赶、加快发展的快车道。到今年底,1281人将脱贫。

李春梅是关公镇人大主席,负责本次西南村葡萄节后勤保障工作。因为工作任务重,她已经两周没有休息,关公镇第109期《关公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记实》上记录着,8月5日(星期六)和6日(星期天),李春梅均在包片的风华村走访贫困户和督察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等,而12日和13日(周末),她又因为葡萄节的开幕,在西南村忙碌着。李春梅说,在关公镇,每一个干部都有紧迫感,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关公镇干部称,由于地处边远,2015年前,关公镇干部“走读”作风盛行,上午坐办公室下午坐茶馆的干部也有,周五一早回城周一下午才到岗的干部也有。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干部有了责任心和紧迫感?

关公镇党政办主任邓强道出了原因,该镇从2015年推行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驻村制度和班子成员周报月报《工作记实》制度。主要领导带头坚持,镇党委书记殷初阳、镇长苟中从到任开始,周一至周五,除下午、晚间必须回城参加紧急会议,从来不“走读”。他介绍,关公镇除书记、镇长外,还有8名党政班子成员,2015年,党委将这8名班子成员及23名机关干部分组,包片1个贫困村、1到2个普通村(居委会),形成村“两委”、驻村干部、包片领导、镇党委政府层级化管理,明确责任,如此一来,村与村之间工作有比较,包片区域之间工作有比较,形成良性竞争,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一下子出来了。仅1年时间,关公镇群众上访量便锐减80%。

不仅仅是镇党政班子和机关干部,关公镇的村社干部同样具有紧迫感。2016年开始,关公镇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制定并实施了《村(社区)“三职”干部考核办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传龙批示:恩阳区关公镇对村(社区)“三职”干部履职管理开展创新探索,既明确了“三职”干部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又开展量化考核,强化成果运用。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值得各县(区)学习借鉴。紧接着,市委组织部以关公镇制度为蓝本制定了全市“村(社区)‘三职\’干部考核办法”。

产业园里完善的喷灌设施

利益联结共享农户不只是园区打工者

产业投资来了,贫困户除收入流转土地的租金,最大的可能就是进入产业园务工,但大多数贫困户家中劳动力缺乏,政策性扶贫支持一过,返贫的几率就会增加。如何把产业业主与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利益捆绑到一起,让贫困户成为产业的利益相关方,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关公镇党政一班人优先考虑的目标。

关公镇对产业投资有一套严格的准入程序,对产业项目必须进行严格审核。该镇双桥村几位回乡创业者准备流转500亩土地,投资引种良种丑柑。镇党政班子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市场调查,调查发现,丑柑虽然当时市场存量不大,但全市种植面积过大,挂果后,可能因市场饱和,造成果贱伤农。又联系省农科所,组织农科专家进村实地考察并进行土壤检测,几经谈判,确定省农科所以种苗、技术入股的方式,引种该所新品种沃柑。目前,双桥村已种植沃柑1200亩。省农科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该所将在双桥村建设沃柑种苗繁育基地,辐射带动整个关公沃柑种植。

除产业项目外,关公镇还在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致富方面进行了硬性规定。骡动山村贫困户鲜文开,将自家3亩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脆李合作社。明年,脆李正式挂果后,他将回包自家流转的3亩果园,由合作社提供化肥等生产物资,他自己按合作社指导进行劳动管理、采摘包装,回包的果园销售收入,除去合作社逐年扣除的种苗等直接成本,与合作社进行五五分成。

骡动山村贫困户回包果园管理的模式已在关公镇全面推行。骑龙村村支书、天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天顺说,如果贫困户自愿进行猕猴桃种植又没有资金,合作社帮助其进行投入,并给予技术指导及对产品进行销售。如贫困户独立经营,种苗挂果后,逐年从销售款中扣除投入成本;如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不参与管理,种苗挂果后,销售收入二八分成;贫困户或农户以土地入股并参与回包管理,合作社提供化肥等生产物资,挂果后,销售收入四六分成。像陈天顺一样的产业带头人,占关公镇村社干部的50%以上,去年村社干部换届,关公镇把15名产业带头人纳入村“两委”成员提名,获得群众的高度赞誉。

“关公镇争取的产业项目补助资金、公共财政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来不会直接下拨到项目,而是根据需求,直接组织实施。”殷初阳说,针对一些产业项目业主搞花架子,指望国家项目补助资金的不良现象,关公镇从一开始就堵了门。只有一个产业项目具备上述的辐射带动效应,政府才会将公共资源向这个项目倾斜,积极为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寻求技术、销售渠道等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政府服务职能,让业主放心做项目,让群众主动参与,把产业做大做强。

“我们投资就想获得最大回报,关公镇党委、政府的做法,就像一个保姆,事事想在前面,把基础设施做好,把销售渠道做好,还让群众参与进来,这样,我们少了基础建设和销售两大顾虑。同时,也不会出现周边群众仇视、破坏等行为,而是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进来,让整个项目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骡动山村脆李产业园业主谭仕林说。

骡动山村脆李产业园

统筹谋划先手棋打造“果蔬关公”升级版

今年初开始,关公镇党政一班人便在思考果蔬产业升级的长远命题。

“如果说两年的发展只是打造了‘果蔬关公\’1.0版,我们正在思考的命题,便是如何打造‘果蔬关公\’的2.0版。”殷初阳说,1.0版的果蔬关公,还是粗放型、市场主导型,而2.0版的果蔬关公必须是集约、精细、高附加值型的果蔬关公。

殷初阳说,要打造2.0版的果蔬关公,要继续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邀请科研人员根据关公实际,选择一批优良的、高附加值的果蔬品种,形成关公特色;推动果蔬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科学管理迈进;逐步为本地特色果蔬品牌申请地域标志,放大地域特色效应;引入果蔬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

“当然,最重要的是形成果蔬文化,助推果蔬关公发展。”殷初阳说,2015年前,在村“两委”成员为主的产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西南村葡萄种植面积大约500余亩,西南村150余户村民种植了葡萄,销售以户为单位,旺季,村民几乎举家外出搞销售,平均售价仅在2元左右,丰年,一些村民因劳力不足,任由葡萄落在地里。2015年8月,镇党委、政府申报恩阳区委、区政府同意后,在西南村主办了恩阳区第一届葡萄节,葡萄节期间,西南村180万斤葡萄销售一空,平均售价6元左右,加上节庆期间乡村旅游接待收入,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便翻了一番。

现在,镇党委、政府正在引导西南村发展葡萄文化。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西南村几乎家家都有葡萄园,家家都酿葡萄酒;西南村民居建筑风格、道路标识均与葡萄相关;西南村的饮食文化、民风民俗逐步向葡萄种植、采摘传统转化。今年葡萄节期间,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还以葡萄节为契机,组织民俗专家和文艺工作者到西南村采风,整理创作一批与葡萄相关的民俗文化和文艺作品。

“有文化就有看点,有文化就有深度。”西南村村支书、葡萄种植大户曹波说,西南村的葡萄节将一年比一年有看点,一年比一年吸睛,西南村村民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西南村的葡萄节和骡动山村的李花节,已经成为关公镇对外开放合作的两张名片。“今后,一提到关公的哪个村,你就会联想该村的一个果蔬品牌或者一种小吃的原产地,甚至是关于这个果蔬品牌及小吃的文化本源,这就是我们打造‘果蔬关公\’的终极目标。”殷初阳说,关公镇党政一班人正带领全镇2万多群众,极力向这个目标迈进。

西南村葡萄实现真空包装,销往全国

短评扶贫“造血”重在产业

市委书记罗增斌7月17日在县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式上讲话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要因地制宜做实增收产业,着眼“能巩固、可持续”谋划和培育增收产业。要大力引进业主,积极发展大户,采取土地入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建立与农户紧密相连的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提供持续稳定的增收来源。

2015年以来,地处偏远的恩阳区关公镇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依托传统种植优势,着力培育果蔬骨干产业,实行片区化统筹和规模化布局,从传统的柑橘、葡萄到发展猕猴桃、脆李、沃柑等,从原先一两个园区基地到万亩绿色果蔬产业经济带,下足绣花功夫把产业扶贫扶到脱贫“根上”。同时,关公镇探索建立业主与农户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园区群众不仅有土地租金和在园区务工收入,还可以获得园区经营分红,实现了贫困群众致富有路、稳定增收。关公镇脱贫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关键是当地干部下大力气推动工作落实,实实在在干事创业,实实在在取得工作成效,实实在在实现脱贫增收。(本报记者罗黎明)

新闻推荐

夯实绿色基底筑牢质量保障 李映荣全出席秦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大会

(记者袁静实习生苟力川)8月7日,秦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映,市政府副市长荣全出席成立大会。李映要求,要凝神聚魂,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营造清爽健康的工作氛围;要认清形...

巴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