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气不馁 回乡创业显身手

四川农村日报 2021-12-23 00:48 大字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你看嘛,这里的橘子树都是我种植的,总面积有210多亩,今年的果子结得多,口感也好,来橘园里采摘果子和预约买果的人也不少,预计今年收入150万元。”12月20日,在南江县长赤镇青杠村生态采摘果园里,果园老板孙学全领着笔者一边参观一边介绍。

今年 45 岁的孙学全,2006年在广东务工期间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右手,2008年因为再也无法外出务工,就回到乡里办水厂、建果园,短短几年,便成为残疾人的创业典范,其经验和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周边人群。

自强不息 闯出一条路

“我创业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致残外出打工没人要,在家闲耍又不甘心。”孙学全说着当年创业心境,“2008年,在家人的帮助下我创办了水厂,尽管办水厂遇到一些挫折,最终还是办起来了,而且目前效益还很好。”

“老孙是个有事业心的人,他想搞的事情就是砸锅卖铁都要搞成。”妻子夏冬梅说道,“近年来,他不仅建了水厂,还办起了这么大个果园。现在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周围的人都说老孙是个能干人。”

“建一个成规模的果园,是我的梦想。前两年左邻右舍的撂荒地一大片一大片的,既浪费又可惜,经多次在县内外考察,最终选择了以种植爱媛、耙耙柑为主的柑橘品种。”孙学全说,“因为爱媛和耙耙柑可以在树上保鲜 3 至 5个月,比其它水果保存时间长,也适合我们这个地方种植。”

“到目前,果园共投资了400多万元,整个果园规模已经形成,去年30余亩盛产期果园就挣了20多万元,今年215亩果园全部投产,至少收15万斤果子,收入不下150万元。下一步,我将向立体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在果园里再养些鸡、鸭、鹅,以方便前来采摘的游客购买。”孙学全说。

乐于助人 帮扶显真情

从2008年创办水厂到2018 年建成生态采摘果园,这10多年的创业经历让孙学全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能手和致富标兵。

“ 老 孙 致 富 不 忘 乡邻。”同村村民唐伟洺说,“以前,我和老孙都在一个厂打工,不料,2006年他失去了右手后,没过几年,我的右腿也致了残,当时,我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老孙得知后,就不断地劝我与他一起搞。他把50多亩成形果园交给了我经管。当时我心里很是感动,便暗下决心不辜负老孙的一片好心。”

走进唐伟洺的果园,只见一棵棵柑橘树长势特别好。唐伟洺说:“这50多亩果园,今年至少收入15万元。我这果园有今天的效益,也全靠孙学军的帮助和支持。”

据了解,在创业致富的道路上,孙学全不仅影响和带动了青杠村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其创业经历、经营理念、管理技术也影响了周边相邻乡镇和区县。不仅如此,他还结对资助了4名贫困学生,每个月都定时把800元生活费打到对方卡上。如今在当地一提起孙学全,群众都竖起大拇指赞赏。

“老孙创办的柑橘园,都在玉湖水库旅游环线路上,正是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区域。为了加快 AAAA 级乡村旅游路线发展,今年村上已将这个生态采摘园的产业路硬化项目上报了,到时候,来这里的人会更多,我们相信老孙还会带动更多的人创业致富。”青杠村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何跃先介绍说。

新闻推荐

67岁老妇与野猪的田间抗争

吴青莲住在由木条、竹片和广告布、油布、防晒布潦草搭建的棚屋内。棚屋不远处就是她的田地。新京报记者杨柳摄吴青莲住在...

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