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源头探访 起于林间,有千年古道为伴

达州日报 2020-12-14 09:06 大字

近乎石化的树枝

源头右侧已经干枯的河道

采访组前往南江县关坝镇巴河源头的山路上

采访组在巴河源头合影

(紧接第一版)此时宽阔的河道逐渐变成了一道溪流。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联合采访组继续上行约10公里来到平溪。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和源头之水颇有渊源。玉泉,源于河道中有一股泉水从石中涌出;平溪,则因附近溪沟中水流平缓得名。

玉泉村有800余名村民,其村委会驻地三关坝,则是有3000余年历史的米仓古道上一个重要关口。大坝关、巴峪关、米仓关是从南江境内关坝到汉中穿越米仓山时经过的三个主要关口。近年学术界研究认为,“三关”是“第三关”的简称,即现在的三关坝,则是3000年前开始形成的米仓关所在地。由玉泉村到平溪再翻越米仓山的道路,就是几千年里客商通过的米仓古道。

平溪原本是一个居民小组,曾有两户村民先后搬迁到下游聚居点,目前在方圆近十公里内,已没有人烟;初冬时节,树叶绿色中夹杂着红黄,一丝丝雾气在山涧盘绕,峡谷涌来的一阵阵寒风吹得林木沙沙作响……这个地处光雾山大坝景区南侧的山脚地带,虽无“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独特光雾美景,但这种天地自然合一的韵味,也让联合采访组成员沉醉不已。

在平溪的山谷里,倒沟河、西沟等溪流溪水潺潺流动,带着或红或黄的树叶你追我赶地涌向南江河关坝河段。这些水流到底来自哪里?根据公开的资料,难以获得详细答案。联合采访组沿平溪继续上行,到磨子坪后向分水岭进发,已经没有明显的车道、步道踪影,联合采访组轻装前行,深入密林寻找巴河之源。

远处看树木参天,钻进密林后却发现灌木丛生,不时有藤蔓和荆棘挂住衣物和采访设备,林间的落叶仿佛变幻莫测的沼泽滩,上一脚还在脚背,下一脚就陷到了小腿,一旁的小溪时隐时现,用潺潺水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幸亏有担任向导的玉泉村党总支书记范思武的帮助,几经周折,他在林中寻找到一条可以下脚的通道,这是以前当地人到汉中的翻山捷径。作为当年出省的道路,那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国道”了。再往前追溯,说其为米仓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为过,队员们兴奋起来,在这条长满半人高荒草、灌木的通道上前行。当十几分钟后再次见到小溪时,发现已经变得只剩盆子般大小的水流。

巴河之源,凝于朝露和落叶之中

源头的水到底是什么模样?是一汪清潭,还是一涌山泉?继续沿溪流上行。完全没有路,就在林木间追踪那一捧清流。更多干涸的沟道开始出现,两旁古树参天,溪沟怪石林立。近一个小时步行后,沟壑逐渐平坦,在林木掩映下若隐若现,不时从石头缝中露出碗口那么大一股清泉,抬头望天,在厚织的密林里,真的能体会到什么叫“坐井观天”。用无人机从500米高空看,这里是一片原始密林,空中根本看不到有溪流的痕迹。联合采访组真正地走到了巴河之源。

从地图上看,所处的位置又叫分水岭,山的另一边,就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碑坝镇境内。如果从水的流域来划分,巴河源头所处的区域,水向南经玉泉入巴河,向西南经光雾山谯家河再经旺苍入嘉陵江,山另一侧的水向北则注入汉江。

所处的密林十分静寂,脚下是一块块满是青苔的石头,一股碧流在其间穿梭,欢快地消失在下方的树林中;两旁是数不清、认不完的树木和藤蔓;拨开脚下的落叶层,底层的黑褐色、中层的灰色、上层黄色红色,是岁月飞逝的最好见证;不时有虬枝横卧溪涧,随手掰开一根已近乎石化的枝条,能看见石头一样的纹路。

起于林间,凝于朝露和落叶之中。站在巴河的源头,这样的发现让联合采访组队员略感诧异之余而心生敬意。就像巴中作家阳云在《玉泉:巴河之源》中写到,“巴河的源头,实际上是一个滴玉成泉的故事,那么多的水滴,由于机缘,凝聚在一起,凝集成一个新的生命,于是一条河形成了,于米仓山之光雾山之玉泉之群山耸立之中……”

□文/图 达州日报·巴中日报联合采访组

新闻推荐

红鱼洞水库预计年底蓄水

红鱼洞水库预计年底蓄水本报讯(朱荣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帆)11月12日一大早,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大山深处,位于南江县桥亭...

南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