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村民合办根雕加工厂,“根雕书记”王仁太 树根“雕出”致富路

南充日报 2019-09-16 02:43 大字

●张明

一把锯子、一只锉刀、一个锤子……可把一个个废弃的树根变为人物、动物、器物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这便是民间传统绝活———根雕技艺。

今年初,该县金城镇罗盘石村党支部书记王仁太和村民合伙,在该村办起根雕加工厂,带领村民致富。9月12日,笔者来到罗盘石村,与王仁太聊起了他的“根雕梦”。

结缘根雕 在村里办起加工厂

“一个香樟木做的茶几根雕吸引了我,它完全遵循了树根的原有形状,我特别喜欢。”王仁太回忆说,2016年底他到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旅游,初次与根雕结缘。在与老板攀谈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王仁太脑海里萌生:在村里办个根雕加工厂。

回家后,王仁太立即四处考察。今年初,38岁的王仁太与村上的年轻人许勋、谢辉合伙,总投资60多万元,从老百姓手里购买回树桩,从市场上买回乌木等上等原材料,并从南江、成都请来雕刻师傅,根雕加工厂就这样诞生了。

“只要打个电话,他们就来收购树根,大点的两三百块钱一个,小的几十到一百块。”该村村民邓天太说,做梦都没想到废弃的树根、树桩还可以卖钱,比劈了烧柴强多了。

村民们不光靠卖树根获利,还可以到根雕加工厂务工。该村60岁残疾人张德英和丈夫均在厂里务工。“我负责给工人煮饭,他做一些收购、清洗、搬运树桩之类的杂活。”张德英说,两口子一月共有2000多元的收入。目前,加工厂共有10名工人,都是该村的贫困户、残疾人。

融入本地文化 赋予根雕新生命

走进王仁太的根雕展厅,一件件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器物等各类造型独特的根雕艺术作品展现在眼前,件件作品精巧别致,可谓独具匠心。旁边的根雕加工厂内,堆放着许多根雕半成品和根雕原材料,不时传来“咚咚咚……”的凿木声。

“这是一幅客家民居根雕作品,选用乌木树桩雕刻而成。”王仁太指着展厅一角的作品向笔者介绍,该作品长约1米、宽约0.4米,用时15天才完成。笔者观察发现,作品清晰可见树木原始纹路,雕刻有两间川北客家民房,其中一间房门半开;门外墙上挂着斗笠等农具;门前有石磨、桌椅等,一位老人正端坐着筛选米粒,旁边一只狗悠闲地“踱步”……整幅作品栩栩如生。

“但凡与客家文化有关的物品等,都可以激发我们创作的思路。”王仁太介绍,在根雕创作中,特别注意将仪陇的客家文化融入作品中。“让根雕成为传承仪陇客家文化的载体。”王仁太目前正在和根雕师傅策划,打算将仪陇的红色文化融入根雕创作之中。

壮大根雕产业 带领乡亲致富

王仁太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才叫富。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依托根雕加工厂带领全体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王仁太反复思考着。

加工厂运行大半年了,王仁太一直希望能在当地寻找一些根雕学徒,让他们把根雕技艺学会、学精,并传承下去。“现在厂里的根雕师傅都是从外地请来的,本地并没有村民学习这门手艺。”王仁太说,将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的契机,宣传根雕产业,鼓励村民来学习根雕技艺。

“一名根雕师傅月收入能达到一两万元,可以带动一家人致富,同时带动三五个劳动力务工。”王仁太算了一笔账,当加工厂达到一定规模,如果有更多本土根雕师傅参与进来,带动全村致富不成问题。届时,再扩大厂房、修建展厅,把融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根雕艺术品展览出来,还可发展乡村旅游。

“只有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根雕产业中,把根雕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全村人的产业,才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这是王仁太的“根雕梦”。

新闻推荐

官房沟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通过省级批复

(记者张容)近日,南江县官房沟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通过省级批复。经核定,该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静态总投资约...

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