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菇种植户年均增收超8000元

巴中日报 2018-11-02 10:17 大字

村民忙着采摘香菇

10月26日下午,阳光和煦,位于巴州区清江镇塘坝村的食用菌棚内一片忙碌,村民马云华熟练地将菌袋上“冒”出的朵朵香菇摘下,放入框内。“下班前,这批现采的香菇就会运到巴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第二天早上市民就能尝鲜。”

马云华所在的菌棚由巴中市润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2009年,公司在塘坝村租赁土地118亩,建成880余平方米的食用菌制种厂房、32个标准化食用菌示范生产大棚和贮藏保鲜、加工车间及管理用房。据公司负责人周帮平介绍,每天都有近500余斤新鲜香菇运往巴城及周边农贸市场。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该公司的产品经常供不应求。

旺盛的销量与产品质量密不可分。据介绍,自公司成立以来,选聘科技特派员,建成了科技信息服务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专注于食用菌研发与产品创新和工厂化生产。

经过多年研究,周帮平在食用菌制种、栽培管理上掌握了丰富的经验。2013年,他与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共同研发的《高密度培养菇类食用菌种子及固定化产品开发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并得到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专项支持。“该项目着重解决了现代生物发酵技术与我国食用菌作坊式栽培的矛盾,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制种和栽培的社会分工,有利于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我还要种香菇。”尝到甜头的夏翠华高兴地说。夏翠华是南江县红光镇茨竹村村民,去年,她培育了1000袋香菇,菌种来自马云华的公司。“公司有技术人员免费上门指导,教我们如何种植、管理,种出来的香菇品质不比大棚差。公司还负责统一收购,销路也不愁,到现在为止,仅卖菌子就有1万多元收入。”夏翠华说。

通过实行“公司+基地+科技特派员+专合组织+农户”运行模式,统一制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回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可年生产香菇、花菇等各类食用菌种子110万袋,年产1100余吨,带动通江、平昌、南江及周边120余户农户种植食用菌,种植户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充分调动了群众种菇积极性。(本报记者 袁静)

新闻推荐

扎实补齐各项短板全力抓好问题整改 南江以备战“高考”之心态冲刺脱贫摘帽

四川经济日报巴中讯(林仲铭记者何菊)“全县上下要以备战‘高考’的心态,冲刺脱贫摘帽。”近日,巴中市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