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重在四个推进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8-22 06:19 大字

□肖定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出明确表述:“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由此可见党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为了做好这篇大文章,作为乡镇村基层组织,必须大力搞好四个推进,从而让农村成为管理有序、发展有规、推进持续的幸福美丽家园。

大力推进村民自治

创新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须提高乡村自治水平,鼓励和支持村民广泛参与村务管理,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首先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保障村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特别是村“两委”要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说事会、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强化党务村务公开,并把党务村务公开由办事结果公开,向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全程公开。要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着力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强化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大力推进依法治村

创新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根本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强化法治保障,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深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进院户活动,努力形成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秩序。要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和乡镇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集维稳、综治、信访、法治、民生为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力度,保护农村居民各项合法权利。要注重农民权益维护,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民财产权益保护,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大力推进以德治村

在创新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推进德治建设,提升人的素质修养,立足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要通过传承弘扬农耕文明精华,塑造新型乡村德治秩序。要充分发挥乡村老党员、老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宗族、社组开展传统文化、家风文化、社会文化、民风文化建设,建立以道德为标准的自我管理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新乡贤、新型职业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发挥协商协调等作用。要建立道德约束与道德评价机制,成立道德评议会,通过开办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开展孝德文化主题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扬时代新风,抵制封建迷信。要大力推进乡村诚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环境。

大力推进乡村共治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核心。基层党组织强,乡村振兴就有保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就很难走出一条致富路。因此要坚持每年从县乡镇党政机关选人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建立健全班子运行、民主公开、决策议事、村务管理监督等规章制度,及时将各级惠农强农政策送至千家万户,主动帮助群众找准发展路子,为民办事服务,促进农村群众发家致富。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壮大本土人才、引进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等措施,大力培育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村级后备干部,并让他们积极发挥特长,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要以“还权、赋能、归位”为目标,着力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共同协商、合作互动,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做到凡是村民自己的事均由村民自己做主,充分尊重民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保证村民的管理权和监督权,由此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既关系当前,又影响长远,只有上下同心,左右同步,加快行动,才能依靠乡村有效治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作者单位:南江县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油菜育苗 技术要点早知道

油菜。(资料图片)高山区8月下旬播种□何西林特约通讯员肖定怀“老乡们,油菜要高产,培育壮苗是关键。壮苗咋培育,品种选择、苗...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