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观天气 童心知气象 ——成都市金建小学气象科普教育生动有趣

成都晚报 2018-06-20 07:45 大字

2006年至2013年,金建小学从一只温度计开始,逐步建立了人工气象观测点、自动化数字气象站、国家级标准人工气象观测场,具备了开展气象科技活动所需的全部硬件资源。十年时间,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校园气象活动变成了金建小学最亮眼的校园文化,先后被省气象局评为首批“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评为成都市唯一一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科学精神 从小培养

金建小学的常规气象科普活动包括气象观测、气象发布和气象数据分析等。

同学们每天会在标准化人工气象观测场、数字气象站和楼层气象观测点,分别采集气象数据。采集到的气象数据,由学校“童辛气象站”的同学们进行每日一次的双语播报,每日两次气象公告板更新,由3-6年级的班级轮流完成这项工作。每月一本的气象数据记录册,用来记录每天3次的天气数据。同学们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绘制气象月报表、年报表。通过报表上的折线图,同学们能直观了解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过程,对气象科学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了逐步的训练和提高。

专家指导 形式多样

2016年3月,在学校气象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气象小组成员分批次自主对全校22个班级进行了校园气象站设备使用和气象科技知识的培训。学生自主培训是学校校园气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这一培训模式得到了中国气象局专家的认可。它使得学校气象科技探究的优良传统得以保存和传承。

孩子们制作小报、撰写论文、摄影、绘画,多方位学习气象科技,直观地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近期,学校还采用了互联网+的模式,组织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气象谚语收集活动,线上微信提交人数达200余人,项目书完成人数近20人。

每年3·23世界气象日前夕,四川省气象局都会组织专家团前往金建小学,开展气象科技专题讲座活动。在世界气象日当天,金建小学的同学们还会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四川省气象局参观学习。 在这里,同学们参加“3·23世界气象日”活动,在专家的引领下,同学们利用气象局的专业设备进行科学的气象观测。

深入教研 建立体系

2016年,学校申报的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课题《校园气象站依托下的气象科技活动》已圆满结题,获得优秀等级。同年8月,学校教师范明参加全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他的专题交流发言获得中国气象局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四川巴中市南江县举行的《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校园环境建设》会议上,范明代表成都市作了《依托校园气象站开展小学气象科技教学》的专题讲座,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经过长期探索,金建小学建立起了气象主体课程体系,有关专家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开展气象科技教育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教育方法和成绩,全市各区的多所学校及成都大学旅游与历史系近百名师生也先后来到金建小学学习考察。

新闻推荐

移栽大田后 水稻巧施追肥

□何西林特约通讯员肖定怀“刘老师,水稻秧苗移栽大田了,该如何施肥?”近日,南江县长赤镇建华村,正在田间察看水稻秧苗的村民唐...

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