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媳妇”回来扎根了
脱贫奔康,黄峡村悄悄在改变——
□本报记者 高启龙 史晓露
这几天,巴中市南江县汇滩乡黄峡村的工地上热火朝天。村里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建了2个新村聚居点,其中一个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最快4月底就能搬进新居。
贫困户石长江热切盼望着住进新房,不过春节前,他和妻子还住在城里。春节临近,当他带着妻子回村扎根时,还引得村民议论纷纷。面对村民的疑惑,石长江夫妇笑而不语。眼看村子一天天变化,再关注到政策的“风向”,见过世面的石长江知道“机会来了”。
脱贫帮扶,唤回“他乡人”
村民的诧异是有原因的。“好个两扇门,山高路难行,多少好儿女,都成他乡人!”这是黄峡村男女老幼都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也是对该村状况的真实写照。
村子“三山夹两峡”,山高路陡。面积18.9平方公里的山沟里,只有147户547人。因为偏僻、封闭,村民生活普遍贫困,“男的不能在家娶,女的不敢嫁出门”,村里原来80%的男青年都是光棍。
不好找对象,不少男青年离乡安家,10多年前离家的石长江也是其中之一。而家有女儿的,很多都选择换亲或近亲结婚。有村民认为,村里光残疾人就有10多个,就跟近亲结婚有关。
2015年初,南江县确定由县公安局对口帮扶该村,推动脱贫奔康。
如何让如此偏远贫困的山村如期脱贫?“再硬的骨头也要啃,再重的压力也要背。”经过一个多月的蹲点调研,南江县公安局局长佘东得出结论:贫困的根子在交通不便上。
村里出产不少土货,可由于出行全靠步行,运物资只能肩挑背扛马驮,赶一次最近的集,来回就要走一天的山路,土鸡、土鸭都是自己消化掉,遍山的野生猕猴桃、野生板栗全部烂掉。村民们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条贯穿村子、连接场镇的公路。
内畅外达,好事一桩接一桩
在多方共同努力和争取下,2016年5月,刘家河至蚂蚁子河坝7公里的村道公路硬化工程顺利完工。紧接着,南江县公安局又向县里争取200万元资金,完成蚂蚁子河坝至贵民乡的连村公路硬化工程。自此,黄峡村开始“内畅外达”。
路通则百通,今年以来,村里的好事一桩接一桩。
“山上的野生板栗,仅3社就卖出去近4吨!”黄峡村村主任赵军掰着手指头算账:村里的土鸡、生猪今年全部脱销,遍山的野生板栗、猕猴桃也都被村民们当宝贝一样捡了个精光,装上卡车运了出去。
“我今年光从山上捡野生板栗、猕猴桃,就赚了好几千元钱。”村民赵学信感叹,如果路能早点通,三个儿子也不会全部去当上门女婿了。
交通难题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帮扶政策也迅速跟上。如今,村子里有42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周转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药材种植,黄羊、巴山土鸡养殖,已培育了8户种养大户。此外,新村建设、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工作也正有序推进。
正是看好村子的发展前景,石长江和妻子讨论许久后,决定离开生活相对舒适的县城,回到老家发展产业,“机会嘛,稍纵即逝。”
新闻推荐
(记者张维)4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焦家河市级河长何春带领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及市林业局、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赴南江县焦家河开展巡河工作。何春一行先后查看了污水管网建设、桃干路植被恢复、...
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