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谈红色文化传承和利用 ——以巴中市为例

四川科技报 2017-12-20 07:18 大字

[摘要]——以巴中市为例

■ 何涛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由邓小平同志1983年5月亲笔题书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座落在巴中市城南风景秀丽的南龛半山腰,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巴中县人民文化博物馆,1961年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纪念馆,1979年3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易为现名。新馆于1982年动工兴建,1984年7月1日正式落成对外开放,是收藏、研究、展示、宣传、交流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同时肩负巴中市博物馆的职能。占地面积16032.78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195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陈列大楼、红军石刻陈列园、文物库房、观光廊榭,整个建筑雄伟壮观,绿树红墙浑然一体。该馆现有馆藏文物资料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85件,三级文物2307件。基本陈列“川陕壮歌”分六大部分,以大量的文物、照片、图表、美术品、沙盘、场景为组合,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了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创建、巩固和发展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红军石刻陈列园集红军石刻标语文献精品百余件,是“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红色旅游发展的珍贵资源”。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坚持“与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符,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符”的建馆方向。以“行内领先、争创一流”为建馆目标。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在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贡献着力量,平均每年接待观众30余万人次。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和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2010年,巴中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打造南龛山,整合红军文化资源”建立南龛山“红军文化纪念园”的重大决策,博物馆以此为契机,在保护红军文化遗产、展示川陕苏区历史、弘扬红军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交流,体现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将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文明熏陶、进行终身学习的文化阵地和课堂。

近20年来,巴中市文物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购赠结合等方法,新征集红军文物1万余件,收集文字资料100余万字。今年12月,《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经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巴中市在文物保护方面有了新的地方性法规。

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巴中市先后建立了9个以红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纪念馆。近几年,为发展红色旅游,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巴中市又先后修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空山战役旧址纪念馆,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布展,改扩建了刘伯坚纪念馆、南江县博物馆。

在全市,成立了红军文化研究会,组织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收集、整理和创作各类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川陕忠魂》《红色歌谣》《空山大捷》等一大批反映川陕苏区光辉历程的书籍及影视剧作相继出版发行、开拍,《石破惊天》《红色天使》等一批节目捧回国家级、省级大奖。

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老区发展的具体项目,成为巴中市传承红色文化的务实之举。被誉为“红区第一村”的通江县王坪村,依托红色旅游建新村,成为山区新农村的范本。2017年11月,巴中市出台《关于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三五”末新创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到2020年,全市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作者单位: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新闻推荐

巴中市2018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37435人报名参考较去年增加3604人

(实习生何驹)日前,巴中市2018年普通高考报名、网上缴费工作圆满结束,全市共37435人报名,较去年增加3604人,增长9.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据悉,在37435名报考学生中,普通高中类报名人数为32222人(文科173...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