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贫扶困贴心人 ——记“四川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何晖

四川科技报 2017-11-24 12:56 大字

[摘要]——记“四川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何晖

“何书记获得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是千值万值!”“何书记是帮贫扶困的贴心人,是给我们排忧解难的‘活菩萨\’!”……近日,笔者来到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锅口村,听见村民对“第一书记”何晖赞不绝口。

2014年,何晖从南江县地税局下派到锅口村担任“第一书记”。三年来,他为村民解急难,干实事,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在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贡献奖”称号。

主动请缨进村当“官”

黑潭乡锅口村幅员4.2平方公里,520亩耕地没有一块超过2亩的平地;2个社158户576人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204人。

“我申请到锅口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定努力把工作干好,请局领导放心!”2014年1月,何晖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春节刚过,我拉着单位职工捐献的慰问物资刚进村口,就被一个村民拦住车并快速地卸走两袋大米和一桶食用油,说是家里无粮下锅了。”何晖对此记忆犹新。

“三年前,锅口村穷确实是事实。”何晖介绍说,在几天的走访中,映入眼帘的是农民的房屋穿眼漏洞、几口水塘干枯断裂、村道公路泥滑草掩……面对此情此景,辞职不干吧,又是自己请缨来的;干吧,又不知从何处下手?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何晖暗下决心,“宁愿脱掉一身皮,也要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基础先行解急难

“几公里外背水吃,一天一背累死人。”“山高路远条件差,养了儿子打光棍。”“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村民何中敬道出村子三年前吃水、行路、住房等难题。

“‘乡亲们连干净水都喝上不,谈何脱贫?\’很快,何书记就从水利部门争取到13万元资金,并带领施工队加班加点打井架管,奋战了60天,村里200多人最先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如今又通过实施饮水工程,全村150多户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何中敬介绍说。

“出路出路,出得去才有路。”这是何晖对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到村的当年,他协调资金12.6万元,村民自发筹资7万余元,开始修路。如今,锅口村95%的农户家门口都修了“连户路”,还新增30处会车点。

“何书记不单是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行路难,他还非常关心贫困户的疾苦。”贫困户何中会接过话茬,“2016年,妻子病逝留下3个孩子,本就贫穷的家庭又遭洪灾,两间土坯房眼看就要倒塌。在我陷入绝望时,何书记来了,在村里帮我找了临时居住地。”

“‘绝不让贫困群众在危房里过日子\’,何中会的处境深深触动了何书记。”何涛告诉笔者,自此后,何晖与村“两委”一道,采取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移民搬迁、政府代建等形式,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到目前,锅口村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2户69人,改造D级危房40户,地质灾害避让搬迁12户。通过易地搬迁住进新居的何会中,逢人便夸何晖是“帮贫扶困贴心人”。

发展产业富长远

“锅口村为啥穷?穷就穷在产业不兴,经济没支撑。”何晖说,“发展产业要打破单独依靠财政补贴的固有模式,变补贴为借贷、变无偿为有偿、变输血为造血。”今年初,通过与县邮储银行协调,村里筹集了产业发展资金15万元,并建起“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目前,全村已有7户农户从银行获得50万元小额贷款,致使肉牛、黄羊、生猪、土鸡、塘鱼“五养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谭利平、马大松、何中正、谭宽德等大户还办起“黄羊专业合作社”“土猪专业合作社”,现已带动14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全村还种植优质粮油100亩、有机蔬菜150亩、特色水果10亩;养殖肉牛178头、黄羊1800只、生猪800多头、特色小家禽6000只;新建“休闲农业扶贫示范户”3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的2180元提高到2016年的5400元。

面对即将退出贫困村的锅口村,何晖欣慰地说:“三年多时间,虽然错过了对家人的陪伴、错过了节假日的休闲、错过了对身体的爱护,但没有错过锅口村每一天的变化、没有错过乡亲们的每一张笑脸、没有错过脱贫户的每一个历程、没有错过致富路上的每一个担当。因此,我毫不后悔,也没有任何理由后悔。”

(赵蔚伶 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

新闻推荐

绿色脱贫的“南江路径”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何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目标是一致的,而实现目标的路径却各有不同。地处秦巴山连片特...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