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村民的生活更有滋味 ——巴中电大发挥职能优势服务“三农”

巴中日报 2017-11-07 13:00 大字

本报记者欧阳常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乡亲们,以后我们每个人健康长寿,都活上一百岁不是问题,大家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11月1日,在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农民夜校”教室内,课堂现场气氛活跃,群情高涨。

“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是巴中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巴中广播电视大学(巴中电大)用好学校师生、专业人才、志愿团队“三支队伍”,办好空中课堂、固定课堂、移动课堂、田间课堂“四个课堂”,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有力助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建课堂注入发展新活力

巴中电大校长王富向记者介绍,该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打造“四个课堂”,并根据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实际分类施策,对贫困村重点加强技能培训、产业发展规划、宣传政策等,对非贫困村或条件较好的村,把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和推进社区治理作为重点。同时,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提出“向农村进军”口号,争取申报了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林业技术、畜牧4个适合农村发展的专业。三年来共招收农村学生1600余名,其中现任村社干部和后备干部560余名,为巴中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这些年,农民夜校给我们送来了党的政策、法律知识、农业技术、村规民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现在,村里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得很好,农民收入增加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大家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相信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枇杷村村民金光成说。

送科技助农过上好日子

“感谢你们!是你们给我们送来了技术和知识,让村里的农产品变成了钱,让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几天前,王富接到一个来自南江县正直镇长田沟村村民汤冠民的感谢电话。

田沟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村里特产土猪、核桃、猕猴桃等,却苦于没有销售渠道,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卖不出去。汤冠民主动联系到巴中电大的老师,对他进行了网络营销培训。如今,在汤冠民的带动下,全村的特色农产品集中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产品远销到上海、北京、江苏等地,不仅价格高,还供不应求,带动了全村人致富。汤冠民今年预计收入更是达到20万元。

而枇杷村,得益于巴中电大“送科技”下乡活动,全村发展了枇杷、李子、桃子、核桃、白芍等多种产业。“我们家有3亩枇杷园,挂果后每年能收入三、四万,比种地强多了。”村民金朝华说。

近年来,巴中电大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远程技术服务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到“农民夜校”上课、组织社区学院开展精品课送教下乡活动、主动联系农技人员和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等,多形式助力精准脱贫,取得了良好效果。

送文化助力形成好风气

“巴中变化真是大,东西南北皆发达,高楼大厦好繁华,南江光雾美如画,通江诺水甲天下,平昌美酒香万家……”近日,巴中电大、社区大学组织开展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送文化”下乡活动,巴州区红岩社区老年文艺队专门编排了一曲歌舞《巴中变化真是大》。

“感恩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老有所乐!所以我们文艺队姐妹们自编自导自演了这个节目。”红岩社区老年文艺队队长张廷华说,“我们要把这份感恩传递给更多的人,把这份快乐送给更多的基层群众。”

在枇杷村文艺演出现场,精彩的节目让现场观众不断拍手叫好。“生活富裕了,也想让精神得到充实。”68岁的村民金显敬说,节目内容很贴近老百姓生活,让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满足。自从有了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我和老伴平时也跟着跳一跳、唱一唱,在这些活动的宣传下,大家的素质也都提升了起来。

“‘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不仅是向乡村输送文艺节目、社区教育知识,更多的是要提高村民综合素质。”王富说,“要带动村民跳起来、舞起来,把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新闻推荐

巴中市4人获评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

(记者欧阳常林)近日,省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表彰第五届道德模范的决定》表彰文件,57人获评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巴中市彭大权、岳自力、陈彬、焦良菊等4人榜上有名。其中,国网南江县供电公...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