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老服务机构105家、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21个、农村幸福院334个、养老床位总数达1.65万张…… 巴中市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巴中日报 2017-10-27 01:42 大字

市老年艺术爱好者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报记者张敬伟摄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敬老爱老的美德更像是黑夜里的一盏灯、寒冬里的一把火、沙漠中的一泓泉、久旱时的一场甘霖,温暖、滋润着老人们的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无论是清晨或夜晚,在望王山公园、广场、滨河路,都能看到正在锻炼身体的老人们,他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为城市平添了一道靓丽景色。

无论是自娱自乐的业余演出,还是全市大型演出活动,我们也时常能欣赏到老年朋友们精彩的表演,看到他们自信、热情的笑脸。

近年来,巴中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尽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扎扎实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友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推动巴中市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李俊如

党政主导 惠老政策日臻完善

老龄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层次多样。

近年来,巴中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尽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方针,市委、市政府以实现“老有所养”为根本,坚持制度设计先行,先后出台实施《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巴中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留守空巢失能困难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巴中市民政(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系列助老惠老文件。围绕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社会优待、精神关爱、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六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目标任务和举措,建立起符合巴中市实际的惠老助老政策体系,让全市老龄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夯实基础 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改善老年民生的核心任务。为此,巴中市全面落实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和老年福利政策,积极做大惠老“蛋糕”。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巴中市先后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失地人员养老保险等,全市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6.8%,基本保证了老有所养。

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巴中市将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期对60周及以上老人进行免费健康常规体检、诊疗,为高龄、失能、空巢、困难老人全面建立了健康档案。五保、“三无”、特困老人城乡医疗救助比例达100%。

逐年提高高龄津贴发放标准。目前,按照凡年满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以上的老人巴中市分别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同时积极做好五保供养工作,集中供养标准已达每人每年48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每人每年3600元。

建立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巴中市将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设立贫困老年人救助专项储备金,由民政局专户管理。同时积极落实《老年人优待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进入风景区、旅游景点的门票实行半价优惠;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风景区、旅游景点,免费乘坐中心城区公交车;所有老年人均享受优先就医、优先购票等优待政策。

应对需求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在这里有休息活动场地,还有许多朋友,中午吃一顿饭只要 5 元钱,真好,真方便!”说起在日间照料中心的生活,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65岁村民张美学津津乐道。

“不论是农村还是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们,由于高龄、空巢、独居,缺少年轻人照顾,老人们平时的饮食起居比较困难,日间照料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难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巴中市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要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巴中市坚持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营公助并存并进,重点推进医养融合、森林康养等特色养老机构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办养老服务机构84家,民办养老机服务构21家,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21个、农村幸福院334个,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1.65万张。市政府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实行积极的财政资助鼓励政策,对达到规定标准养老服务的机构或组织,财政分别给予一定资助。同时大力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对居住在城区有半自理、不能自理的低保特困老年人、优抚老年人、子女残疾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分别按照每人每月 200、300 元的标准,购买每天30、60分钟的服务。

精神关爱 让快乐和温情融入老年生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文化艺术周、老人节游园活动、老年运动会、大型文体展演、知识竞赛、书画展览……从社区到广场,从城市到乡村,巴中市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别开生面、精彩纷呈,处处洋溢着快乐、激情与活力。

“青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同样可以用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特有的青春。”经常在巴人广场上跳舞的张尹华老人笑着说。

近年来,巴中市在加快老龄事业健康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对老年人精神上的关爱。大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每逢春节、敬老月、老年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老年文化系列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县(区)老年大学4所,开设书画、舞蹈等22个教学班,建成2个县级老年合唱、老年曲艺等演出团,320余支老年舞狮、舞蹈、快板、腰鼓等演出队伍,全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升。巴州区老年大学舞蹈团参加《七彩夕阳》全国中老年才艺大赛获得“金凤凰”奖,南江县金盾老年艺术团与中央电视台《爱在乡村》栏目组演员同台表演,平昌县老来俏舞蹈队表演的民间舞蹈《翻山铰子》走进港澳,获得金奖,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市老体协获得省级“老年体育贡献奖”。

与此同时,巴中市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体育协会组织,设立了健身活动站点、健身广场 2870个,开展了书画、太极拳、门球、钓鱼、象棋比赛等一系列群众性老年体育活动,让更多快乐和温情融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

新闻推荐

南江县教科体局助力脱贫举措实

本报讯为切实贯彻落实巴中市南江县脱贫攻坚县“摘帽”动员誓师大会精神,日前,该县教科体局采取“四举措”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一是抓好***宣传。以“入户十问”为抓手...

南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