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香菇撑起“致富梦”

西南商报 2017-09-08 08:07 大字

笔者日前来到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中魁村,只见偌大的一片耕地被黑色的遮阳网遮住,遮阳网下面是一个连一个的塑料大棚,大棚里面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一厢厢香菇菌袋,菌袋上长出的菌子有的像圆球,有的像雨伞,有的呈金黄色……同行的村干部介绍说,这个占地80多亩的食用菌基地是村里返乡创业人士袁勇创办的。短短3个多月,他依靠栽培香菇,不仅实现了70多万元的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左邻右舍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返乡创业选项目

前些年,袁勇在福建漳州搞建筑,开办了一家公司,生意也做得不错。去年春节回家乡探亲,在与镇村干部交谈时,萌生回家乡投资办实业的想法。于是不顾家人反对,带着在外打拼多年积攒的300多万元资金回到家乡。当时有人说栽果树好、有人说养鱼效益不错、有人还说养牛最合算。在拿不定主意之时,袁勇一方面征求县镇村干部、农技专家和当地种养殖大户意见,另一方面亲自到附近的南江、巴中、汉中、广元等地进行市场调研。最后,经过综合分析,选择栽培香菇的项目。

袁勇在村里一次性承包了袁家沟的120多亩土地,为尽快让其发挥效益,去年7月份,首先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钢筋、塑料薄膜、遮阳网,在80多亩撂荒的土地上搭建了部分大棚,同时购置了粉碎机等设备,建起了冷冻库。随后又到知名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学习,向技术人员虚心求教,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香菇栽培的技术要点。

初种香菇栽跟头

“种植香菇首先要选择通风条件好,半阴半阳的地块种植,大棚的地面要用生石灰消好毒,要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袁勇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讲述着他初种香菇的教训。去年9月份,在修建了30多个大棚后,为了急于追求效益,他花了2万多元从一家菌种厂买回菌种,由于把买回的菌种放在了通风不畅和没有经过消毒的一间屋子里,当时请了几十个人整了七八天的菌袋,结果没有长出一根正常的香菇。袁勇的妻子听到这消息,气愤地对他说:“堂堂的老板不当,偏偏要回这山沟里。眼下,只有少输当赢,以后决不能搞了,如果再搞,我们就各走各的路。”当时面对妻子阴沉的面孔,他不敢多说,更不敢发泄。

总结经验终成功

痛定思痛,袁勇从南江县农业局请来专家,经过详细察看和认真分析,找到了失败原因,于是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经过细心地栽培,60多天后,乳白色的菌袋上全部生出了菌菇。

“那几天,为了把它搞成功,我每天早上6点钟就赶到大棚察看温湿度,给菌袋补水,给棚子换气……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甚至更晚。”袁勇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今年3月,第一批香菇栽培成功而且长势格外好,最忙的时候每天要雇十几个人手来帮忙采摘。多次电话催促我到漳州的妻子看到我发回去的照片和听到佳讯后,也于今年4月回到袁勇身边担任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五月份袁勇又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50个大棚。

香菇种出致富路

“现在,我精通了香菇的种植技术,每个季节的香菇也能稳打稳扎挣钱了。今年冬季,我还要投资100万元建几十个大棚,栽培市场畅销的羊肚菌、兰花菇、香蘑和蘑菇等食用菌。”袁勇说:“6月份以来,80多个大棚已经实现了70多万元的现金收入。上个月在政府支持下,又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对种植香菇的农户由合作社统一制袋、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社员入股分红。同时,部分社员还在合作社打工,旺季的时候高达50多人,务工人员按每天100元的报酬,每月支付工资就达10万多元,现在,合作社社员既有分红又有务工收入。”袁勇告诉笔者,今年秋季合作社已种植香菇30万袋,每袋的成本是2.6元左右,产值为7到8元,后期人工费用1元,仅此一季,合作社纯利润可达60万元以上。通讯员 肖定怀 文/图

新闻推荐

培养后备干部助脱贫

“老乡,秋季蜜柚病虫防治的最好办法是套袋,还能达到果色亮丽美观的效果……”近日,巴中市南江县南江镇明月村后备干部徐敏(右)为村民讲解蜜柚秋季管理技术。据悉,南江县针对村级干部“结构老化,能力不足...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