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谈儿童绘画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川科技报 2017-08-23 06:03 大字

■ 岳俊豪

儿童绘画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现在儿童绘画教学却偏离了艺术教育的轨迹,没有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只注重绘画技能、技巧的传授,遵循从“看范画”“临画”中“克隆”出一幅幅毫无儿童独特感受和儿童情趣的作品,用成人理念去要求完美课堂,达到所谓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不到艺术教育的真谛,而且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绘画课,害怕绘画课的想法。因此,儿童绘画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去统筹、规划,明确教学功能性和艺术性,熟悉教材内容,经营谋划课堂教学,探索新理念,营造宽松的艺术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避免对儿童绘画的内容过多限制,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思维得到大“解放”。儿童绘画本身是儿童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稚嫩的感知、理解,也正是体现儿童个性思维的学习活动。每个儿童对同一个事物感受和理解是有差异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差异还很大,在教学中科学的引领、启迪学生思维将是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的有效途径。教材内容、范画是固定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教材模式化,要求限制过多过细,或示范不科学都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定,没有拓展创想的余地。如在教学《画房子》一课中,只要求学生用常见的几何形状去搭建自己喜欢的想象中的房子,这样“宽松的要求”激发了学生思维,孩子们不受任何一种范画、实物影响而产生“定式”思维。这样许多孩子都设计出外形别致,色彩丰富的建筑,有的给房子添加翅膀,有的给房子底部加上了转动的轮子,有的外形是可爱的卡通动物,有的给房子加上热气球、飞行器。表面看一些学生笔下房子造型结构还很幼稚,但却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和超前的思维能力。

教学组织上要灵活多变,动静结合。传统的绘画课堂模式分为技能讲解→技能技巧示范→学生作业→老师评价等几部分,形式上过于单一,学习气氛平静、沉闷,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在教学中采取个人自主作业与小组讨论、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学习小组或学习小区,可以两个或三个一起讨论总结并提出各自的见解,教师适当参与其中聆听补充,然后学生协作完成,把讲授型课上成体验合作型课,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意识,在学习交流体验中让思维交锋、碰撞,初显创见。这样做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活动的空间和艺术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和合作意识。

正确认识和积极评价儿童绘画作品。积极评价儿童绘画作品对增加儿童信心,保护儿童感知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性,完善自我,优化个人品格均起到重要作用。儿童作品应从是否有儿童情趣、有创造力等方面去评价。让学生讲讲自己如何构思作品,教师对有朦胧创意的学生要及时肯定,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艺术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儿童绘画教学中应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创造环境,从精神和心理上给学生减负,避免学生产生害怕画、画不像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意识,提高艺术素养。

(作者单位:巴中市南江县南江镇第二小学)

新闻推荐

红火乡村旅游 致富山乡村民

“今年,镇上举办的杨梅采摘节、葡萄采摘节、抢鱼节等乡村旅游节,不仅让昔日平静的山乡热闹了起来,而且还让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发了‘旅游财\’。”近日,笔者在四川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采访时,村...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