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贺年卡
“仙童献寿”贺年卡是一位老人送给爷爷的一份情谊。“枇杷燕子图”贺年卡记录了1964的春节,未能回家过年的大姑寄来的一份思念。
○宋力行文/图
每到年末岁首,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对亲友的祝愿,送贺年卡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方式。在爷爷的遗物里,就有几张非常别致的贺年卡。
中国贺年卡历史悠长,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又称“刺”“谒”“帖”。古代的贺年卡(片)多都用于官场和文人墨客间的拜年,更多是一种应酬的体现。比如过年时,下属对于上级赠送贺年卡以表祝贺。后来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国人在春节期间互致问候的重要传统习俗。爷爷留下的三张贺年卡,都有特别的问候之意。
第一张“枇杷燕子图”,是大姑送给爷爷的。这是一张竖轴淡彩中国画,画面的右上方斜生出一束枝叶繁茂的枇杷果,叶底用墨绿打底,又用草绿色勾出叶脉,有的舒展,有的叶尖微卷,非常自然生动;绿叶掩映下的两串果子饱满圆润,明黄与金黄相配,令人垂涎欲滴;果子下面有三只燕子,两只大的相向而飞,若游若戏,一只小的正追随而来;沿画面右侧,另一果枝旁逸斜出,与画面中下方对称排列的月历相重合,月历中间是殷红的美术体“1964”“恭贺新禧”字样。整张贺年卡构图庄重又灵动,色调明艳又和谐,给人一种春风拂面、春意盎然的感觉。
爷爷1911年出生于一个旧式大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在市里的大商号做经理,因故回乡自学兽医,担任过好几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站长。爷爷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大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村上少有的读完中学的女性。1964年,在太白县工作的她因大雪封山、春节无法回家,便用贺年卡遥寄祝愿。卡的背面,留着她工整优美的字体:“赠给父亲:新年快乐!”
第二张比较特殊,它是一张长16厘米、高8厘米的照片,照片上是手绘的“喜鹊登梅图”,本该是白纸墨画,冲洗出来却是黑底白画,反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画面正中有一块方正的大石头,石头右下角疏条几枝、枝上梅花朵朵;左上角一枝直上,点染着十余朵团状的花;石头上一只喜鹊,眼睛似乎正看着梅枝右上方的“恭贺新年”几个字。这幅画一看就是初学者的稚拙之作,并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吸引人的是画的左下方被挖出了一个圆形空白,送贺年卡的人就把自己的头像嵌在了这个圆圈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牛马骡等大牲畜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但兽医专业人才很匮乏,乡镇的兽医院不但有日常接诊、治疗的工作,还负有宣传养护知识、培养兽医医师的职责。爷爷工作认真、业务精湛、待人宽厚、诚恳无私,带出了很多好兽医。寄贺卡的年轻人,是爷爷在柳林兽医院做院长时的同事,也是爷爷的学生,这张别致的贺年卡是他亲自绘图并设计的。
第三张贺年卡,是一位感念爷爷的老乡送的。那时爷爷高龄,身体大不如前,这位老乡精心挑选了“仙童献寿”图案的贺年卡。只不过因为时代的关系,图中的“仙童”更接地气,穿着花衬衣、背带裤,胖乎乎的胳膊高举着竹箅,里面盛着三颗硕大的寿桃。此外,卡片的左上角还有三颗桃子,在桃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饱满,其下则是“恭贺新禧”四个字。
1992年,爷爷因病去世。生前几十年,无论酷暑严冬、半夜三更,只要乡亲们需要,他一定会出诊,甚至连人家一口水都不肯喝。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还留有老农牵牛来我家找爷爷诊治的印象,有爷爷披着黑褂子、背着药箱子匆匆去出诊的印象……爷爷去世后,县上专门在我们村召开了追悼会,长长的街道被前来悼念的群众站得满满的。
一晃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十年了。每当过年前后看到这几张贺年卡,爷爷那可亲可敬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这几张贺年卡上所凝结的情谊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新闻推荐
近日,在气温介于零下16摄氏度至零下3摄氏度之间的陕西海拔最高县城——宝鸡市太白县,迎来了“暖心”的丰收场景:冰葡萄种植...
太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