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太白:吃上生态饭 ?踏上致富路
五月的太白,山峦叠翠,这座生态“慢城”犹如镶嵌在大秦岭里的碧绿翡翠,晶莹剔透;又似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让人心旷神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23.28%降至2019年末的0.57%。去年5月,太白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生态好产业持续助增收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产业扶贫,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我们要延伸产业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
太白县委书记田来锁说,“输血”式扶贫只能救急解渴,产业“造血”式扶贫才能持续增收。
产业扶贫,是拔掉“穷根”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太白县持续推进“优菜、扩莓、培葡、壮蜂、育菌”等增收举措,探索实施政策资金带、龙头企业带、乡村旅游带、科技服务带、干部帮扶带等“八带”模式,把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嵌入产业链,做到“政府配餐、贫困户选餐、干部送餐”,让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太白河镇依托秦西南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向91户贫困户分红,户均年分红2057元;咀头镇七里川村打造鲁冰花产业园,吸纳24户贫困户入股、务工,每户年分红最高5000元;咀头镇白云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赤松茸种植、生态养殖、农家乐等项目,带动86户贫困户增收,户均每年增收2200元。
靖口镇党委紧紧抓住苏陕协作机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联合凉水泉、水蒿川、大地岭、石沟4个村党支部,依托盛禾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投资800余万元,创办食用菌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大棚99座,吸纳4个村170户贫困户入园配股、园区务工,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去年,园区实现产值31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11.3万元。
黄柏塬镇二郎坝村地处大山深处。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主动请缨,挑起了对该村的包抓帮扶重任。自帮扶以来,连续4年招用生态信息员43人,同时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中蜂养殖、大樱桃种植、黑猪养殖等产业。今年,在帮扶单位大力协调下,二郎坝村争取到了总投资100万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推广项目,将分三年对原有板栗枝条进行嫁接、升级改造,建成千亩板栗高产技术示范园。项目完成后,每年每户可增收5000元。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派驻二郎坝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刘建民说:“好生态藏有宝藏。我们通过挖掘生态宝藏,助推产业扶贫。全村102户贫困户由原来户均年收入不足3050元,增至现在的10867元。”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花开几枝”到“满园芬芳”,太白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地域特色,让生态产业成为决战贫困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宝鸡日报)
原标题:吃上生态饭 踏上致富路——太白县发展生态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喜林通讯员孙帆)日前,从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黄柏塬镇成功晋升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这是继创建市级重点...
太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