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黄凤山村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 菌类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三秦都市报 2020-03-02 02:42 大字

菇农们在大棚里忙碌着本报宝鸡讯(记者董毅)近日,在太白县咀头镇黄凤山农丰专业合作社,菇农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对菌棒进行装袋,为今年的香菇种植做准备。

食用菌种植产业是黄凤山村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连日来,咀头镇黄凤山村在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合理部署复工复产,合作社每天对园区大棚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统一消杀,对务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工人的行动轨迹也作了严格的要求。园区内党员带动大伙自主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主动攻克难题,在镇村以及专业农技人员的帮助下,目前园区菌棒的成活率达到97%以上。

“不管疫情防控多忙,产业发展的脚步不能停,我们按照要求对菌棒翻棒、装袋,工作人员进场以后必须戴口罩手套,严格按照杀菌要求才能进入场地工作。合作社解决了74户贫困户200多人就业,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黄凤山农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中虎介绍说,目前,黄凤山农丰专业合作社80个大棚已全面复工,预计5月产菇20多万斤,效益将达100余万元。

2月27日,记者在靖口镇盛禾蔬菜食用菌产业园里看到,园内大家忙着拌料、装袋,也是一片喜人的劳作场面。据合作社理事长郭鹏介绍,他们一天三次消毒,并为进园务工的人员发放口罩,指导他们洗手消毒。为了抢抓农时,合作社从兴平市请来17名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园区每年吸纳周边4个村173户贫困户,年底给每位贫困户发放1000至1500元不等的分红,解决了乡亲们的就业问题。“疫情防控期间,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心里高兴么!”石沟村贫困户蔺琴娟一边将食用菌装袋,一边高兴地说。

据太白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县上因适宜的冷凉气候比较适合菌类的种植,生产的各种产品因其品质好、营养丰富广受顾客青睐,产品也远销省内外,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已由原来最初的咀头镇辐射到鹦鸽、靖口、王家堎等镇,产品有平菇、香菇、赤松茸、富硒灵芝等,2019年全县发展食用菌已达1800万袋,今年县上在发展常规菌的基础上,还将增加发展赤松茸、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种,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发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陕西省组织开展滑雪培训课

本报讯(记者张勇)日前,2019年陕西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项目)培训班及2020年滑雪指导员国职培训班在太白县开班。为期...

太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