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余戏楼激活乡村文化 ■张晓燕

宝鸡日报 2019-05-16 09:30 大字

?文化“三下乡”给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市戏曲剧院送戏下乡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陈仓区新街镇老庄村的戏楼

?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在排练乐舞诗画《周秘玄风》

戏楼,承载着农村群众的文化记忆与乡愁。过去,许多村子都有自己的戏班子,逢年过节、农忙之后,戏班子就走上戏楼为群众演出,乐声、笑声围绕的戏楼,是群众最向往的地方。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曾经被闲置和遗忘的村镇老戏楼再次被启用。在西府农村,文化正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乡村振兴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戏楼上主角多

5月8日晚,太白县鹦鸽镇鹦鸽街村51岁的索亚娟带着十几个村民,在村子去年建成的戏楼上兴高采烈地排练《中华大家园》《祖国万岁》等舞蹈。索亚娟是鹦鸽街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妇女主任,说起2018年6月建成的新戏楼,她非常兴奋,舞蹈队在她的带领下已经跳了快十年,一直没有合适的场所,以前在自家门前跳,雨雪天就没办法了;现在有了戏楼,一年四季,早上晚上她们都相约来跳舞,逢年过节,各村的舞蹈队还要比赛,得抓紧练。

这个建成仅一年的戏楼,已经举办了不少文化活动。今年正月初十,鹦鸽镇政府请来太白县剧团,为四邻八乡的群众演了四天三晚的秦腔戏,十几年没有聚在一起看戏的乡亲们,都从隔山架岭的村庄赶过来,兴致勃勃地享受这场迟到了十几年的文化大餐。村民刘明说:“太过瘾了,全镇十个村,家家基本上都来看戏,骑摩托车、开面包车,就像赶集一样热闹。”

利用演出之际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扶贫项目,表彰先进典型,是鹦鸽镇政府在秦腔戏开演之前的重头戏,因为群众居住分散,能聚得这样齐实在难得。当天,小小戏楼上,秦腔演员是主角,致富带头人、扶贫先进组织和个人也是主角,而在平常,村子的自乐班、舞蹈队就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他们是活跃在乡村的草根明星。让戏楼天天发挥作用,真正按下“播放键”,才能有效传播党的声音和先进文化。

鹦鸽街村戏楼的丰富活动,只是全市一千多个戏楼中的一个剪影。据了解,过年期间在宝鸡市许多乡村,唱大戏、耍社火、敲锣打鼓,村里的戏楼每天都红红火火。而在平常,城市电影队、戏剧团定期或不定期送电影和戏剧下乡,每每这些文化大餐登场,人们就像过年过节一样高兴。

感悟

文化需要传承,需要观众,更需参与者。

文化活动对于农村人来讲,就是旱季的雨露、冬天的炭火,文化能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让农村人在物质上脱贫后,精神上也富裕起来。修缮一新、设备齐全的村镇戏楼,是村镇文化爱好者的舞台,吹拉弹唱,娱乐身心,他们是乡村的明星,也是戏楼上真正的主角。

戏楼劲吹“时代风”

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大餐?宝鸡市各剧团一直在探索。

宝鸡市戏曲剧院演出的现代眉户剧《人间真情》《秦川养牛人》《县令张载》等,深受观众喜爱。金台人民戏曲剧院创作的大型革命现代眉户剧《鹦鸽岭》,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2019年全省重点现实题材剧目创作计划;该院创作的《扶贫协议》《狗剩脱贫》和《退贫之后》,与农村生活紧密相连,在村镇戏楼上演时,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各县区“送戏下乡”,演出的节目多取材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先进人物的事迹,这些节目寓教于乐,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线乡村干部、农村带头人的风采,宣传了党的惠农及扶贫政策,演出往往能收到多重效果。

金台人民戏曲剧院业务院长闫建平说:“演员在戏楼上不仅是唱几句跳几下,而是通过群众喜欢的形式,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出来,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宝鸡周礼乐团几年来在各县区村镇戏楼演出近百场,观众近百万人次,把精彩的民族音乐、现代舞蹈和英文歌曲送到了乡村群众身边,深受欢迎。周礼乐团总经理吴双虎说:“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现在的农村人已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所以文艺工作者提供给他们的精神食粮应该与时俱进。农村人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也需要更现代的文化享受。”

不少县区的戏楼也是移风易俗的宣传场所,富起来的乡亲们在结婚、满月、过寿时,请剧团唱戏,或表演歌舞、小品,一家人的喜事成了全村人的喜事,用电子大屏装饰的戏楼,更有了现代气息。

感悟

文化照亮农村群众的生活,温暖农村群众的心田。

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的正向作用。乡村戏楼上演的应当是传播时代气息、传播党的声音、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更应该是团结人心、凝聚力量、万众一心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食粮,能让广大农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送文化”变“种文化”

以前自上而下的“送文化”,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解乡亲们的文化之渴?“激活”村镇戏楼还应做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徐晓明。

徐晓明说,目前,全市1159个行政村,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座戏楼。这些年,市上出台了多项文化惠民政策,并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要求剧团下乡镇演出1000场次,千村百镇惠民演出全覆盖,“流动舞台”向各村镇送戏下乡、播放电影,村镇戏楼正在向文化大舞台演变。但是全市有一千多个村,农民居住较分散,每年送戏也只能给一个村送一两次,甚至只能送到较大的村,因此只有扎下根、留得住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村镇戏楼活起来、动起来。

为了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提高戏楼的利用率,各县区定期为乡村培训基层文艺骨干,培育文化志愿者,指导农民自编自演生活气息浓厚的文艺节目。同时,结合农村节庆、农闲时节,持续开展村级广场舞大赛、锣鼓大赛、秧歌大赛、村子达人秀表演、绝艺绝技表演等活动,力争戏楼上月月有活动,保证村级文化中心正常运转。

感悟

没有文化的乡村是没有生气的。乡村振兴不能缺了文化振兴,也不能少了文化自信。

目前,“送文化”活动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因此,应当培养农民当中的文艺人才,培育创作队伍,让贴近乡村实际的戏曲及文艺节目活跃在村镇戏楼上,在乡村“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棵大树,让村镇戏楼在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法、移风易俗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新闻推荐

太白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活动

本报讯(记者杨东世通讯员王芙蓉韩林强)为了增强全员消防意识,近日,太白县供电分公司组织机关各部门、各基层站所人员开展了消...

太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