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可喜变化在身边 化肥,从“俏”到“巧”的迭代

陕西日报 2018-08-10 06:36 大字

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配制营养土,保证蔬菜幼苗生长发育期间肥力充沛。图为7月20日,产业工人在蔬菜育苗中心检查幼苗生长情况。本报记者杜朋举摄

本报记者 杜朋举 见习记者 李羽佳 甘泉

7月20日,记者见到太白县农教办主任罗钰林时,他正在咀头镇塘口村村民陈宏义家中和几位菜农拉家常。这一季的卷心菜已经采收完毕,接下来要种什么菜、需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工厂化加工的配方肥比例需不需要调整,罗钰林想直观地听听菜农们的意见。

太白县是全省有名的蔬菜种植大县,大面积种植蔬菜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我们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灌溉条件差,粮食的产量低、品质差,1亩地连100公斤的小麦都收不到,种多收少,光有皮、不出粉,群众连肚子都填不饱,才想着法改种蔬菜,再拿蔬菜到周至、眉县等地换粮吃。”陈宏义说,为了让土地多产些蔬菜,群众可着劲儿给地里上肥料,农家肥不够了,就“一年灶台两年炕,三年烟囱当肥上”,每年还把村里涝池底的淤泥挖出来当肥料。“当时把各种办法都想遍了,好在化肥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陈宏义说,当年的这些事情,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很深刻的印象。

“我到太白县工作前,就在现在的岐山县蔡家坡镇种地,当年为了地里多打粮食,生产队还专门组织年轻人到兴平氮肥厂‘走后门\’买些尿素,每人35公斤肩扛背背运回来上到地里。”罗钰林回忆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中小型化肥厂的增多,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等化肥也不再紧俏。包产到户让农村群众注意到了化肥在促进粮食、蔬菜等作物增产方面的巨大功效,于是群众在使用化肥时不仅舍得用,还探索出了每亩土地用两袋黑色的磷肥、一袋白色的氮肥搅拌在一起,形成“二黑一白”的“掺混肥”使用的方法。

不管是过磷酸钙、碳酸氢铵还是碳酰胺,由于肥效单一,都被称为单质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含氮磷两种营养成分的复合肥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我当时在县农技中心当主任,省上给各县调拨了一批磷酸氢二铵,每袋135元,对于当时的农村群众来说就是天价。”太白县高级农艺师张耀回忆说,“要知道我当时每月的工资才70元,花两个月工资才买一袋化肥。”但为了推广复合肥,张耀最终还是掏钱买了一袋用在了自家地里。“记忆太深刻了!当时我家种的是‘京丰一号\’甘蓝,正常情况下亩产2500公斤左右,但用了复合肥后,当年亩产竟然超过了5000公斤!”张耀说,当时甘蓝的市场批发价格是每公斤1元,算下来1亩地可以增收2500多元。“135元换回了2500多元”的事情传开后,复合肥在太白县的市场一下子打开了。

化肥的大量使用,在提高作物单产的同时,也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透气性差。1992年起,太白县开始推行蔬菜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先由县土肥站测试土壤,形成最符合实际需要的肥料配方单;复混肥厂根据配方单,生产某一地域专用的肥料,确保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农村群众使用专用复混肥,可以起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用量的作用。2017年,太白县又按照原农业部的要求,积极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倡导农村群众减少使用化肥,增施农家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全面推广配方肥和微量元素肥,从而尽最大努力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确保土壤养分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

罗钰林介绍说,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对农村群众来讲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近年来化肥价格不断上涨,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碳酰胺的市场价格都比最早的时候涨了一倍以上。而现在使用有机肥和配方肥,按照每袋50公斤的标准计算,群众可以拿到每袋10元至30元不等的补贴。这样既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耕地的使用效率,也补充了土壤养分、保护了耕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蔬菜的色、味、营养等品质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肥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又有了新的变化。记者在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育苗中心和生产基地看到,蔬菜育苗用的是营养土,大田蔬菜用的是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我们的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APP连接起来,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系统就会根据指令按比例进行肥液调配并进行供水供肥。时间到了系统会自动关闭,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力,而且施肥更加科学和精准,真正体现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艾科平说。

在太白县一路采访,记者发现,不仅仅是县农技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多常年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村群众也都是肥料使用方面的“土专家”。他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肥料的使用也不断趋于科学有效。正如艾科平所说,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使用肥料,都应该首先考虑保持和提升土壤肥力,这样才能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安全。

新闻推荐

太白 “特殊三类人”生活有保障

本报宝鸡讯(邢玉霞记者王宝存)扶贫攻坚工作开始后,太白县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对大、慢性病患者;一、二级残疾人;65岁...

太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