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志又扶智 甩掉“穷帽子” 这里,生产太白扶贫好故事

陕西农村报 2017-12-27 20:31 大字

在“雨露”扶贫夜校,老师正在讲授农业科技知识。

本报记者 韩小珍 文/图

当拿到去太白县靖口镇散军塬村驻村通知的时候,宝鸡市农业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刘莲蓉,心还是有些不安的。散军塬位于秦岭腹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刘莲蓉深知此次工作的艰难。“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思想相对闭塞,生产、生活方式也比较落后。”12月22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刘莲蓉如是说。

扶贫先扶志的故事

攀穷藏富、安于现状、等靠要等问题是宝鸡市农业局驻村工作队干部对散军塬村摸底之后的第一印象。工作队进驻后,立即把党组织关系转到村上,并成立了党小组,村支部建立了党员1+X帮扶机制。6月中旬,为扩展贫困户创业视野,学习产业发展典型,驻村工作队带头组织近20名贫困户、种养大户,实地参观陈仓区绿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太白县秦绿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发展典型,让村民现场感受农业产业发展典型带来的收获感和成就感。

“还是不虚此行的,不光是村民,我们的收获也很大。回来之后发现群众在勤劳致富和智慧致富的路上有了很大的信心,这也给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带来了信心。”驻村干部刘炳文说到。

今年6月底,工作队再次邀请卢扬翠等3名优秀职业农民来到散军塬村,现场讲述创业史。通过他们艰辛的创业过程,感化群众,激发群众的创业斗志,鼓舞他们的致富信心,达到了扶志的作用。同时,村上还开展了评选优秀创业之星、勤劳致富能手、产业发展示范户活动,树立勤劳致富典型,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决心,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必扶智的故事

散军塬村地理位置偏远,村民对新事物接受较慢,农业生产上仍以靠天吃饭、传统作务为主。为解决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种植、养殖技能缺乏的问题,宝鸡市农业局发起,依托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村上创办了“雨露”扶贫夜校,充分发挥市农业系统农业技术人才多、产业发展信息便利等优势,针对贫困户主打产业,量身打造培训计划,陆续开办了花椒、中蜂、土猪、中草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引智引到贫困户田间地头,受到群众的欢迎。

“种了这么多年地,一直觉得我自己在这方面是专家,没想到这里面的门道这么多。”年近七旬的郭培奇老人在种植花椒方面经验丰富,带动了3户贫困户发展花椒,善于学习的他还不忘把在夜校学到的知识手把手地传授给需要帮助的村民。

今年,散军塬村形成了以蔬菜、干杂果为主的产业格局,全村农业主导产业收入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全村种植蔬菜产值达120余万元,效益较上年增长20%左右,嫁接改良核桃园230亩,干杂果总面积达到500亩。

据了解,在宝鸡市农业局及多方力量的精心帮扶下,散军塬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整村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新闻推荐

奠定山区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太白县探索从“蛋奶工程”到“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扶贫之路

靖口镇中心小学食堂食谱。同学们在上体育课。有序排队等待就餐。活泼开朗的低年级学生。学生排队打饭。太白县蛋奶如今已成为学生营养计划的辅食。李金蔚王晓鹏文/图山...

太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