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 让山区的孩子吃饱吃好
本报记者 郭妍
太白县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县,全县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人口5.2万,很多学生上学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回家吃饭成了大问题。多年来,山区的孩子都是“背着馍”上学,每天就只吃稀饭、咸菜、馒头。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吃饱吃好,自2008年起,太白县率先在全省实施“蛋奶工程”,每天早晨为住校生提供鸡蛋、牛奶。2011年底,太白县又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状况。
从“蛋奶工程”到“营养改善计划”,太白县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传递给山区的每一名学生。
告别“背馍时代” 进入“蛋奶工程”
在当地农村任教39年的老教师周兴蓬回忆,在“蛋奶工程”实施以前,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路远的孩子上学需要“背馍”。家长一般不会给孩子带上蔬菜和肉食,孩子几乎每餐都是稀饭、咸菜和蒸馍。因为营养跟不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差,一到冬天总生病,常常缺课。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太白县一些山区校舍受损严重。为此,县上集中新建了一批校舍,并将67所学校优化整合为14所。如此一来,很多家远的孩子就不得不在学校寄宿。如何让学生吃好吃饱,成了太白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当时在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太白县拨付专项资金352万元,用于学生公寓楼及食堂建设,让学生离家后能吃上热菜热饭。
为了给学生增加营养强健体魄,太白县又投入48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蛋奶工程”,给中小学生每天免费发放鲜奶、鸡蛋作为早餐,太白县的学生自此告别了“背馍”上学的历史。太白县的做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蛋奶工程”也在全省全面启动。
深化“蛋奶工程”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启动,太白县作为首批“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确定了9所非县城学校展开试点。全县上下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多个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小组,各乡镇、学校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规范运行机制,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学校食堂正常运行和食堂工作人员工资的发放,在政府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太白县每年投入108万元,用于学生食堂57名公益性从业人员岗位工资发放。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2515.6万元。
“即使是一项由上级财政提供的营养膳食补助,也不是我们平常听到的免费午餐那么简单,一定要把这个民心工程干好、做实。”太白县教体局局长龙林太多次强调。
孔飞龙是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他每隔两三天就要到县上边远地区的中小学进行营养餐调研与评估。每到一所学校,他都要仔细检查食堂的卫生条件是否达标,食谱是否合理,食物留样是否规范,营养搭配是否均衡。
尽管工作很繁重,但他却乐在其中。因为在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都说,学校的饭要比家里的饭好吃,一些走读生为改善伙食也经常在学校就餐。学生们的肯定让他干劲十足。
营养改善让孩子和家庭共同受益
“营养改善计划”不仅是教育界的良心工程,而且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希望工程。
为了避免劣质农产品藏身校园,太白县按照双赢思路,从当地无公害蔬菜基地采购食材,既让孩子们吃上了放心菜,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至今,太白县为全县5469名受益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将学生体质检测数据记录在案,跟踪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后,太白县学生们的体质明显改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缺勤率明显下降,身体素质不断增强。近三年来,太白县中小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149枚、银牌105枚、铜牌82枚。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长期工作,它为孩子们送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营养改善计划”也正在从“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新闻推荐
发生在我和爷爷身上的一件事,让我一直后悔不已,我深深认识到了不遵守交通法规所付出的惨痛代价。那是一个天寒地冻、飘着鹅毛大雪的早晨,爷爷早早做好饭,几次叫我起床吃饭,可我就是怕冷不愿起床。...
太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