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致富方案 太白县探索精准脱贫模式纪实

陕西日报 2017-12-08 06:20 大字

太白县通过扶贫扶志扶智,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太白县的移民搬迁点。

初冬,一抹夕阳洒落在秦岭腹地的大地上。太白县靖口镇凉水泉村贫困户梁玲玲两口和贫困户铁焕娥夫妇在本村食用菌合作社清理大棚内的菌棒,他们边说边笑,干得满面春风。

这是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在五万干部群众的记忆深处,以农为主、开发滞后的贫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面对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如何带领群众脱贫?

太白县以移民搬迁为突破口,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构筑健康扶贫防线,举县一致,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破堤拔寨,贫困户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到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初的23.3%下降到16.26%。在今年宝鸡市前三季度脱贫攻坚季度点评中,太白县获得两个第一、一个第二、全省第11位的好成绩。

倾全县之力抓脱贫让贫困户强动力

太白县集国定贫困县、秦巴片区县、川陕革命老区县的特殊县情于一身,全县有54个贫困村,去年已有749户2777人实现脱贫,现在贫困人口2166户6586人。面对深度贫困,县域经济总量小、财政保障能力弱的现状,太白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四化同步”、全面小康的总引擎,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机制,探索实施了领导线、业务线、帮扶线“三线”作战法。太白县委、县政府研究脱贫攻坚会周周不断,镇扶贫团智囊团月月集思广益,村级临时会专题会在路边院落进行。一项项措施、一个个方案应用而生,营造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战的脱贫攻坚大格局。

太白县67个部门、38家企业帮扶贫困村,县级领导和所有干部进村入户、到田间院落,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今年,“五净一规范”(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院内摆放规范)“暖心行动”,温暖了贫困户的心。

“三下乡”、文艺演出、敬老孝老、励志故事宣讲等系列文化展演,使“扶贫扶志扶智”在贫困户中入脑入心。全县对300余名2016年光荣脱贫户、脱贫标兵隆重表彰奖励,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我们让真扶贫的干部有为有位,假扶贫的受追究。全县提拔重用了36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帮扶干部,对包抓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的19名干部予以责任追究,并落实村干部报酬绩效考核与脱贫业绩挂钩,激发了各级干部扶贫激情。”太白县委书记田来锁说。

移民搬迁治本之策让贫困户挪穷窝

太白县桃川镇蹇坡村贫困户周忠巧一家4口人,几乎没有花钱,就从半山腰搬到了交通便利的移民新区。看着三室一厅又加小院的新房,她说:“原来的土房就不敢与现在的比,新房有水有电,街道有花坛,门前有路灯,真好。”

靖口镇关上街村贫困户闫栓牛从能看见星星的土房中搬到姜眉公路边,四室一厅一卫的新屋,瓷砖地面、组合沙发、液晶电视,他连夸县上扶贫政策好。

太白县山大沟深,不少群众过去散居七沟八梁。县上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治本之策,花大气力让贫困群众挪穷窝,全县搬迁对象占贫困户的近半数。面对困难,决策者没有气馁,而是咬住牙关向前推进。在前期搬迁启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采取“政府增信”模式,以1000万元撬动1个亿元资金,迅速启动搬迁。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坚持“房业并举,以业定房”思路,做到“三个围绕、三个靠近”(围绕全县产业转型的方向、围绕全县产业发展的重点、围绕搬迁群众的产业需求,搬迁点的选定靠近产业园区、靠近景区景点、靠近城镇集市),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搬者有其业的“安居致富梦”。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9个平房安置点,危房改造已竣工,4个楼房安置点正在加紧建设,累计下拨建房补助资金7861万元,905户群众陆续喜迁新居。

产业扶贫永不止步让贫困户鼓腰包

太白县盛禾蔬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吸纳凉水泉村和水蒿川村97户贫困户,县上给入社社员配股入股26万元,建成了54座食用菌大棚,今年赚得钵满盆满。当然,40多名务工的贫困户也腰包鼓鼓的。贫困户梁玲玲说:“我两口都在合作社打工,一月能领到5000多元工资,感谢县上镇上的帮助。”贫困户铁焕娥说:“我与娃他爸在这里打工,一天两人要挣二百多元。在家门口挣了钱,又不影响种地,这个基地建得好。今年我家种架豆卖了1.5万多元,穷帽子已摘了。”

“实现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是治本之策。只有形成切合镇村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才能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只有瞄准产业,精准投入,才能让贫困户稳定增收。”县长张建科说。

太白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致富的根本,坚持“政府选餐、群众配餐、干部送餐”的思路,推行“八带模式”(政策带、企业带、园区带、旅游带、电商带、光伏带、科技带、干部带),搭建起“一主两副”产业扶贫路径。他们创新思路,由县政府投入担保基金1000万元,撬动农行资金1.4亿元,启动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免担保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发放创业贷款3127万元。通过挖掘资源潜力,推进稳菜、扩果、优畜、壮药“四项增收计划”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六大产业脱贫行动”,搭建起稳定可持续增收的平台。并鼓励企业、园区、合作社吸纳贫困家庭加入,采取务工、分红、共同经营的模式实现就业增收。

针对贫困户自主经营动力不足的问题,县上出台12项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年初一次性拨付启动资金566万元,支持112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了贫困户“想发展,缺资金”的难题。县上还结合移民搬迁安置点布局,下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97.2万元,落实56个产业扶贫到村项目,扶持贫困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发展,筑牢了产业根基。

桃川镇蹇坡村在扶贫资金支持下,树莓专业合作社吸纳几十户贫困户,建起了百亩树莓园。嘉隆农产品合作社以5个村75户贫困户,产业入股75万元,饲养土猪、藏香猪、土鸡和土蜂,首批肉鸡和鸡蛋已经出售,贫困户每户年底可分红千元以上。

贫困户闫拴牛说:“今年县上给我扶持了5万元贴息贷款,我种了7亩蔬菜,养了4头猪,种了3亩柴胡和花椒,光产业补助有3680元,前阵子我收菜,收入1.5万元,妻子又干上了保洁员,今年脱贫没问题。”

既要“输血”又要“造血”。太白县在全省率先全市首家完成了贫困劳动力公益专岗安置,人数累计达552个。从今年7月份起,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并从贫困户中选聘828名护林员和保洁员,每人每月增加300元。各类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班、创业实用班的开讲,使千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就业岗位,24户贫困家庭实现创业梦想。

太白县利用国开行融资,第一批投入1.82亿元,启动实施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三大类253个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风景如画的新农村给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心剂。

“今年,全县已种植蔬菜、中药材13.4万亩,发展中华蜂5.5万箱,畜禽养殖23.6万头只,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吸纳贫困劳动力3000余人,人均月报酬达到2300元。并打造了2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建旅游服务中心、特色民宿、休闲农庄26个,农家乐、农家客栈228户,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太白县扶贫办主任宋建峰说。

健康路上大开绿灯让贫困户腰杆直

太白县因病致贫率较高,全县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总户数的24.8%。面对这一难啃的硬骨头,太白县在全省第一家构建起新农合作、大病医保、商业医保、民政救助、健康扶贫基金“五道防线”和门诊费救助“5+1”健康扶贫体系。在全市第一家推行“参合贫困户镇卫生院住院不设起付线、县内先诊疗后付费并免除挂号费、诊查费”政策,县镇医院均开通了绿色通道,将镇以上医院报销比例提高10%,对贫困户门诊慢性病报销封顶线提高20%;大病医保门槛费由8000元降至3000元,报销比例提高50%—90%;参合贫困人口11种大病报销比例上浮5%,民政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到70%。至10月底,全县健康扶贫报销万余人次,仅提高比例一项,县财政多给贫困户报销近60万元。

补充商业医保和健康扶贫基金,是太白县的一大创举。县上为所有贫困户办理了商业医保,对剩余合规费用按60%比例报销,报销限额提高到20万元。政府出资200万元,设立健康扶贫基金,并募捐将基金规模扩大至258万元,为患病贫困户再次救助。

太白县创新门诊费救助办法,为全省脱贫攻坚树立了典范。县上设立门诊医疗救助基金122万元,对贫困户按30%—50%比例分段救助,非贫困户按10%比例救助。尤其可贵的是,县上将门诊医疗费救助时间从今年延长至2015年,切实减轻了贫困群众看病负担,在农村产生了良好反响。

“不仅现在门诊看病能报销,两年前的药费也能报销。不仅给贫困户门诊看病报销,而且给其他群众也报销,这在全省也是首例。”一位调研的省上领导感慨地说。

(孟民)

新闻推荐

34户贫困户喜迁新居

华商报讯(记者丁瑜)“住上了新房,多年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12月6日,太白县咀头镇牛家沟村贫困户喜迁新居,享受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后,他们几乎是免费住进了新房子。当日,该村贫困户李栓录在新房中接待...

太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