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慢城记
傅志辉
上太白县,见道旁一高大牌匾,赫然四字:西部慢城。再往前走,竟有了蜗牛的卡通形象,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
“慢生活”的哲学就是慢,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及环境,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慢城”是有标准的,比如人口不应超过5万人,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有更便利的商业供人们娱乐和享受,有更多的广场供人们交流,广告牌和霓虹灯要少。此外,“慢城”还必须在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尽可能多的私人设施上张贴“蜗牛”标志,以直观的形式倡导“慢生活”理念。难怪离县城越近,路边的“蜗牛”就越多。看到这些土黄色的“蜗牛”,行人车速纷纷放慢,心里想着:慢!慢!慢!我们要像蜗牛一样,开始“慢生活”了。
离开了喧嚣的城市,突然间像来到了世外的天地。满目青山,层峦叠嶂,山间植被覆盖上了每一寸土地,小河绕着山谷流过,天空如洗过一般,云白得像大朵的棉花。空气格外清新,纯净得犹如透明的玻璃,人的眼睛都突然变得明亮了许多。站在山下,你能看见犁地的农人吆着紫红色的犍牛,犍牛身后提笼撒种的女人,女人脖子上方格子的围巾……走进太白,一切都变得宁静,安详,天、地、人,所有的节奏,骤然间都缓慢了下来……
飞禽走兽也变得温驯。雄鹰在天上盘旋,伸展着翅膀,借着风力,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野鸡不怕人,从草丛中飞起,直落到近旁的柏油公路上,慢慢地行走觅食。汽车驶来,也不惊恐,望你一眼,再拍翅起飞,又缓缓地落入草丛中去了。啄木鸟在树上找虫,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发出“咣咣咣”的声音,山涧中就有了阵阵回音。
太白山冬长夏短,气候凉爽,所有的植物都生长缓慢。山里的玉米好吃,四月里下种,十月里收获,大半年时间在积累养分,等变成了玉米搅团,吃起来像胶一样粘牙。鰲山脚下有偌大的蓝莓产业园,因为海拔、土质、光照和温差等原因,果实丰硕,色泽鲜亮,味道甘甜,营养丰富,供不应求。
顺天应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慢了。县城不大,上班族都喜欢步行,清早慢悠悠地出门,在小卖部要一杯酸奶,或在早点摊上喝一碗豆花,再拿一个肉夹馍,边走边吃。县城里新修了步行街,汉白玉的石牌楼上刻着几个金字:雪域太白。街道设计古朴,两边有客栈商铺,中间引一渠清水,日夜流淌。饭馆里坐了几个人,他们在吃太白特色——熏肉炒蘑菇,旁边放几瓶太白酒,吃一口菜,碰一下杯,喝一口酒。脸就慢慢红了起来,话也慢慢多了。公园里,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游人不多,清静极了!屏住呼吸,就能听见清脆的鸟鸣声和溪畔芦苇的拔节声。
城西有座翠矶山,山上有塔,人们喜欢晨起爬山,踩着窄窄的石阶,一阶一阶往上爬。早晨空气好,有人就向天“啊啊”地喊着,呼出腑中浊气。累了就席地而坐,看远方山岚,听林中鸟语虫鸣,嗅身边花草芬芳。极目远眺,山清水秀,天蓝云白,山城好景美不胜收。城南有小河,东西走向,水流平缓,有野鱼游焉。拿钓鱼竿来,在河边泥土里捉蚯蚓作饵,刚下钩,小鱼便纷纷游来,鱼漂就猛地下沉,一条小鱼便连蹦带跳地跃出水面,不大,拇指粗细,两三寸长。
太白好呀!最高,最凉,最绿,最奇。山下的人们若有空闲,也都纷纷驱车上山,欣赏美景。看,摄影师来了,配了“长枪短炮”和一身行头,拍山拍水,拍花拍草。有的起早摸黑,专找那些珍禽异兽出没的深山老林,架了长焦镜头,一等就是一天。饿了啃干馍,渴了喝泉水,乐此不疲。果然就有收获,常常会有长尾的红腹锦鸡,短尾的麂子和花背的松鼠闯入镜头。惊喜之余,“啪啪啪”地拍了,开心得像个孩子。
到了盛夏,山外酷热难耐,而太白县却格外凉。三伏天晚上上街得穿长袖和外套,难怪这里被称为“秦岭夏都”。来此避暑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周末旅馆价格上涨,一床难求。有年轻人问:“城里为什么热?太白为什么凉呢?”另一个答:“城里人多车多排放多,自然就热!山里草多树多水也多,当然就凉!”
上了太白山,人人都成了思想家。看奇峰峻岭,感叹人之渺小;看苍松翠柏,感叹人生短暂。于是忽然间就明白了许多道理。如今的太白山中,有许多隐者,在某一日突然顿悟,便遁入深山,种豆、煮茶,过起了修身养性、自得其乐的日子。回归自然,徜徉在青山绿水间该是多么惬意舒心呀!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5日,副市长、太白县脱贫攻坚扶贫工作团团长王宁岗,带领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太白县部分贫困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据了解,太白县各贫困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贫困户增收有产业、致富...
太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