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坝散记
◎邓太忠
岐山坝, 我在朋友圈多次听说过。到了岐山坝才知,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堪称传统古村落。其实,这里更让人向往的是它厚重的人文历史, 铭刻于历史深处的红色记忆。应朋友相约,庚子年的初冬我来到了岐山坝。站在岐山坝村的村口,一眼望去,飘动的白云,与秀丽的山水,雅致的民居,色彩斑斓的田野,劳作于田间的村民,组成了一幅诗韵飘香的山水画卷。
步行不到十分钟,一座寺庙映入眼帘。这座寺庙叫岐山寺,它的正门上方,“赤化全川”四个大字让人感慨万千,震撼内心。在朋友的解说下,我才知道,1933年至1935年的这段时间里, 红四方面军为川北盐道的畅通,而在这里设过哨卡。战士们在这里吃,在这里住,维护着盐道的秩序。记得有一位红军战士,在护送一批食盐过境巴中的途中,遭遇县民团的检查,相持之时,这位战士面不改色心不跳,以标准的川北腔为县民团的兵说起了快板书,听得县民团的兵喜笑颜开,特别的兴奋,由此放松了警惕,驮运食盐的民工趁此不声不响地绕过了检查,保证了食盐的安全。事后,这位机灵智慧的红军战士,受到了军部的表扬。
“我们去石城寨看看,那里既是一道自然风景,更是曾经红军的一个战场”,朋友对我说。我非常好奇,紧随朋友来到了一个山口,左边是一家三层楼房的农户,装修的格调非常新颖;右边是一个山坡,一道大约一百余步的石梯直通山顶, 这就是石城寨。 当年红四方面军为扩展食盐的产、供、销区域,在这里派驻了一个排的兵力, 他们既帮助村民农耕播种,又协助乡民生产井盐。 消息传出以后,县民团一个连的兵力突然出现在石城寨的脚下, 凭借对地势的熟悉,强势猛攻石城寨, 由于地势险要,红军战士顽强抵抗, 县民团连攻三天,也没有攻克石城寨。最后,在驰援红军的协助下,上下合围,全歼了县民团的这个连,打击了县民团的嚣张气焰,提升了红军在盐乡的士气。
岐山坝民风非常纯朴, 红军在岐山坝的那些时光里, 得到了村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村里的姑娘们为红军洗衣服、扎鞋垫、缝军衣;男人们主动为红军打草鞋、编竹器、运食盐,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红军离开岐山坝村的时候, 大约有六百余人参加了红军,踏上了万里长征。朋友告诉我,岐山坝村的村民为纪念红军, 曾在村口的一个大牌坊上刻下了金光闪闪的“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左右刻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虽然这个牌坊被人为破坏, 但是红军精神却在岐山坝村村民的心中生根开花, 激励着岐山坝村的村民们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以建设好岐山坝村来缅怀红军先烈。 如今的岐山坝村建的居民聚居点像场镇似的, 真正的小康的生活将在这里开花结果。 长势喜人的花椒、柑橘、中药材等各种农业经济产业园,也生机盎然,一片繁荣景象。
岐山坝,我还会再来看你。我坚信,下一次看到的岐山坝,风光会更美,生活会更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静实习生刘正龙)近日,作为辛亥革命110周年主题出版物,陕西省作家冯积岐长篇新作《凤鸣岐山》由湖南文艺出...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