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织锦绣产业竞芳菲 朝天区沙河镇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卢珍文记者杨建坤
九月的朝天区沙河镇,硕果累累。120户村民正热火朝天的打核桃、装核桃、卖核桃。今年,他们每户卖了1000公斤左右。“没想到,在山里种核桃树也能过上好日子!”曾经的贫困户付元吉的脸上满是笑容。近年来,和付元吉一样,沙河镇的贫困户,通过发展核桃、樱桃、养殖等特色产业,纷纷实现脱贫致富。
双手栽下幸福树,笑脸祈盼新生活。在沙河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山区农民的产业致富梦想正一步步化为现实。
塑造强劲科技“内核”小核桃成沙河经济发展新引擎
走进朝天区沙河镇,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点缀于房前屋后、山头山坡。据统计,目前全镇核桃面积的规模已发展到4.5万亩,挂果面积4万余亩,今年年产量超过0.9万吨,产值1.3亿元,仅核桃一项就能为农民人均增收7000余元,当地老百姓自豪地称核桃树为“摇钱树”。
如何增产提质,科技支撑是关键。8月28日,2020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第五届四川·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在朝天区开幕。沙河镇被评为核桃产量最高的乡镇、沙河镇罗圈岩村被评为核桃产量最高的村。沙河镇罗圈岩村三组侯银堂获得“核桃产业带农助农模范”。
“要想让核桃带领群众致富,还得要选育出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1998年,侯银堂带着课题跑遍了朝天区的每个山村,在初选1200多株优良单株基础上,选育出“硕星”“夏早”2个省优品种,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4年,新培育的“蜀朝二号”核桃品种也通过省级认定;探索出的方块芽接导模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沙河镇的大力支持下,主持建立了国家核桃良种基地(原河坝场村),1000多亩采穗圃年产优质穗条100多万枝(芽)。
侯银堂开创的核桃丰产系列技术,已在广元及巴中、陕西、甘肃等地推广,使核桃单产由2.5公斤增长到目前的14公斤,助推了朝天区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核桃产业让我脱贫”“核桃产业让我增收”……岳家村脱贫户徐兴平、核桃产业大户付岐山等在出售核桃时掩不住喜悦地说道。
资源用起来,产业兴起来,山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沙河镇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造“核桃产业园区”,让昔日的荒山野岭“生金长银”。
年产量达2200吨大樱桃变身“脱贫致富果”
“到沙河摘樱桃去,那里的樱桃又大又甜又多汁,可好了!”蜂拥而至的人们,都在用行动诠释着一个道理,那就是高科技带来高效益,小樱桃促进大发展。
沙河镇樱桃年产量达2200吨,每公斤收入40-100元,其中“红宝石樱桃”特喜迎游客,每公斤收入可达100元。近年来,沙河镇在南华村每年举行“樱桃采摘节”,仅此项助农收入400余万元。村书记张兆全介绍,仅南华村核心区200户村民,每年樱桃收入就有5000余元。
近年来,沙河镇突出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抓好小水果产业连片成带发展,实行产业向新村、向园区集中。通过举办沙河樱桃品尝周活动,提升沙河樱桃知名度,发展小水果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小水果产业及开办农家乐提高自身收入。
“在家躺着一辈子受穷,好日子还得靠自己干!”脱贫户张泽贵钻进果园干得正欢。据了解,樱桃大户刘婷、方明玉、张武生以樱桃带动农家乐年收入12万元左右,并帮扶贫困户务工助脱贫。
绿水青山见牛羊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产业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苍翠的树林旁,一群可爱的黄羊正在安静地咀嚼着青草……10月初,走进沙河镇罗圈岩村村民李志勇家,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映入眼前。
这是该镇结合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沙河镇帮助贫困户正确分析市场,适度扩大规模,让已有的生猪、土鸡和肉羊等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实现增收。养猪户付琼花,去年收入200万元,年出栏生猪500余头;罗圈岩村养羊户李志勇,年出栏黄羊200余头;罗圈岩村严正山更是以黄羊及旅游带来的游客,办农家乐烤全羊;希望农场赵绪红抓住金山银山养牛,年出栏100余头。
高山荷花倾城绽放农业特色产业园拓宽富民路
1979年出生的何思勇,是土生土长的沙河镇原河坝场村人。2008年,心系故乡的他毅然回到家乡,主动服务家乡重建。
2016年,沙河镇对紧邻原河坝场村的深度贫困村原罗圈岩村进行集中打造,何思勇成立公司,在罗圈岩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观赏荷花100亩、高山露地绿色蔬菜300亩、小水果100亩,建成农旅融合示范点,建立“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机制,带动该村30余户群众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18年,罗圈岩村在脱贫退出之年,启动AAA景区“岭上荷塘”项目建设。2018年和2019年,何思勇还连续承办“岭上荷花观赏季”“以荷为媒”等活动,罗圈岩村一下子出了名。
近年来,沙河镇按照“村有特色产业园”的相关要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园21个,其中建成核桃丰产示范园15个,小水果产业园4个,魔芋及油牡丹产业园2个。建成2000亩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解决本地贫困户就业46人,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650余元。
产业织锦绣,沃野土生金。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一条以产业扶贫为支撑,实现稳定脱贫、巩固脱贫的新路正在沙河绿水青山间稳步前延。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张伟文/图)第27届杨凌农高会开幕以来,宝鸡馆内每天人流如织,宝鸡优质农产品吸引了众多群众和客商参观、交易。10...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