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山寻幽
□王芳
凤栖山原名凤岐山,位于崇州天子山西面,与九龙沟毗邻,山幽林秀、百鸟啾啾,如和凤鸣,曾属青城山一百零八景之一,自古就有“藏龙栖凤”之说。因山中有一石酷似凤头而得名。此石呈深褐色,顶端尖石突出如凤嘴,被翠竹绿树覆盖,如抖开的翡色凤屏,翩翩欲飞。山中洞多,充满原始野趣,自然与人文景观齐具,是旅行的好去处。
投宿一晚。第二天拂晓,凤栖山就在百鸟婉转中打开山门,窗外百鸟错杂的鸣叫唤醒了我,好似都围在床前催促。受到鸟儿兴奋的感染,我敲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同伴们,一并上山去。在半山腰,我们看见了当年土家族起义军首领向王修建的向家大院,遗憾的是仅存遗址。险峻挺拔,可望数十里,传说向王曾在山上设立哨所,故名号子山,也称号子峪。再翻山越岭,我们逐步领略了屈子行吟、天子井、卓别林岩、孤妹独伞等景致,千秋各异。
一路上,凤栖山不言亦不语,但鸟唱,鸡鸣与犬吠的起承转合;花笑树舞、露珠晶莹与山泉的潺潺;还有历史的沉淀以及万木的峥嵘,都在替她与苍穹的高远对话。
凤栖山会察言观色,无论你有多少积闷于胸,她会主动靠近,絮絮叨叨和你拉家常。跟着她走,就会忘记枯萎与盛开交替的季节。既然投入了凤栖山的怀抱,就愿意和她成知交,同悲同喜。山中奇花异树被我爱过,而那些毫不起眼,一生静默的闲草我也必须爱,且应怜爱。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牵挂或者忘记对方,但各自心事,都暴露在如黛的群峰中,暴露在穿透密匝树叶的曦光里,无处可藏。
弯过几个山头,到达凤栖山最高处,脚下一座古寺掩于蓊郁的密林中,若隐若现。待下山走近,“光严禅院”四字赫然入眼。禅院背靠千佛顶,前向木鱼峰,侧伴香炉峰,千佛护寺,雄峻恢弘。石碑右侧林立着高低不同的圆柱残石,上面残字仍清晰可见,引得一行人唏嘘不已。
穿过残石进入禅院正殿,却不闻经声弥弥与木鱼声声,更不见香烟袅袅,沉寂中透着空灵,偶见看门护院的僧人在忙碌。经打听才知因疫情之扰,香客进香拜佛受限,但从交谈中得知:自明代起,光严禅院就声名鹊起,有缅甸、印度喇嘛远道而来虔诚膜拜;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据说也在此出家避难。于右任、杨森、林森、冯玉祥都曾登临造访康熙帝题写的“光严禅院”,于右任题写的“藏经楼”至今犹存,被誉为草书艺术的珍品。
寻隐者不遇,心中不免失望,但抬头凝望,这座禅院道出了秘密:隐者已藏好翅膀,蛰伏于人间候我,将与我一起在经声中寻求答案,一同剃去尘世的三千发丝。弥弥经声不是禅院的孤独,而是最简洁的回向。她收留了来到凤栖山栖息的朝圣者,当然也包括他们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
日落西山,店家催促我们另寻夜宿之地,只得返回。此时,夕阳越来越红,红得几乎滴血,像一朵正在怒放的硕红牡丹。晨晖与日暮都来得那样的恰到好处,好似凤栖山给我一个迎面或身后的拥抱。也许,这就是相遇作别的最佳方式吧。
新闻推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些诗句描绘出代代年年,岁岁清明,人们无言奔走、心情...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