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年年拜药王
社火表演总是最吸引眼球的(石铜钢 摄)庙会上的秦腔表演讲述着孙思邈的故事
○雷焕
农历二月伊始,一场春雨过后,渭北高原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唐宋以来,每年二月二这一天,号称关中第一大庙会的药王山庙会就吸引着八方来客云集于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拜谒药王孙思邈,游览药王山美景、品尝关中美食、观看社火杂技、祈福亲人健康……一时间游人如织,盛况空前。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于此,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有五台(峰),东曰瑞应、西曰升仙、南曰起云、北曰显化、中曰齐天,五峰环峙、高下错落。其中显化台(北洞)与其他诸台之间为大壑中断,由通元、遇仙二桥相连。山间古柏荫郁、遍地药香,涧壑幽深、殿宇轩昂,远望云树郁苍、层阁缥缈,若远若近、似断似连。这里遗存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民间传说,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孙思邈诞生于耀州城东北15里的孙家塬村,他一生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逝世,高寿141岁。当然关于药王的生卒年代和具体年龄,史学界仍存争议,但民间赋予孙思邈如此高寿的神奇色彩,既是希望他健康长寿,不负药王之名,也是希望他长存世间,拯救更多困于病痛的患者。
相传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因“幼遭风冷,屡造医门”而一心学医。成年后,孙思邈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遍访名医神药,效神农尝百草、救黎民于水火,继承古代中医药文化遗产,所撰的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孙思邈一生不慕仕途,潜心研究医学,治病救人、著书立说,恪守“大医精诚”的为医之道,千百年来深受百姓敬仰。在今药王山上,有一尊高约6米的八棱石柱,形似经幢,上面刻有81个简单实用的治病单方和验方,被后人尊称为“石大医”。
药王山庙会是因纪念孙思邈而产生的,北宋时纪念活动在南庵静明宫举行,明代嘉靖年间祭祀的中心道场开始移向北洞,即显化台。据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施饭碑记》载,药王山举办庙会时,“秦人男女无远近少长,人马丁攘之声尽夜,经月余不绝。即秦晋藩王、士大夫,糜不登临而拜”。清末至民国时期,药王山庙会的会期改为十天,即由农历二月初二起会,初六开始演戏,至二月十一结束。
庙会期间,药王山周边群众以村为单位,蒸花馍、摆供桌敬献药王,山上山下钟磬齐鸣、鼓乐喧天,有“路畔灯”、狮子、龙灯、花火、“天明戏”等表演活动。届时数以万计的群众从四方云集而来,现场气氛热闹异常,庙会高潮时更是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
药王山庙会期间,每天还有数万游客登上象征药王高寿的141个台阶,来到药王大殿,虔诚叩拜药王孙思邈以及旁边的古代十大名医,祈愿亲人健康长寿。大殿内还精选药王生平及传说故事如“唐王召见,辞官不仕”和“龙王赠《海上方》”等,使游客目不暇接。大殿内外雕梁画栋,绘有“药王诊龙”和“伏虎”等各种传说故事及风光壁画等。景区的宋代摩崖造像前,游客蜂拥而上争先摸思维菩萨像,这种行为在当地被称为“摸摸爷”。传说摸佛像哪里,便可消除自己身上同一部位的病痛。距今1400多年的药王手植柏,为药王孙思邈亲手所植,高大的树干有13米高、树围4米,由于树干扭转,又称为“转纹柏”。清代诗人杨在阶赞曰:“暮色苍苍起石鳞,虬枝伛偻已千春。峙邀夜月闲相诉,似恨当年轻转身。”还有文昌阁、洗药池、关帝庙、石佛洞、遇仙桥等景点,每个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最值得细看的是位列全国八大碑林之一的药王山碑林。药王山存世历代碑碣250余通,其中《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龙魏碑》等为稀世珍品,《张僧妙法师碑》、《张六线刻图碑》等也属罕见,是研究民族、宗教、风俗、书法等珍贵的史料。碑碣内容丰富,大体可分造像、祠庙、敕牒、告示、赞述、诗文、题记、医方、图画、经幢、符篆、墓志、塔铭等类。其中造像碑100余通,大多是民国时期“耀县碑林”所藏珍品,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闻名中外。
逛累了,下山还可尽情品尝关中美食,咸汤面、窝窝面、饸饹、羊肉泡馍、秦镇米皮、岐山面、肉夹馍等,总有一款满足你的味蕾。
2008年,“药王山庙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现代人走近药王、了解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一扇真实门户。“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如今的药王山庙会,从农历二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十五,已成为集商贸、旅游、中医药文化交流、休闲养生于一身的民间传统盛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牛小宁通讯员张自强)2月10日,在陕西京泰集团党员活动室,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正在进行,商业部劳动模范、陕西京泰...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