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三变改革为乡村振兴蹚新路

宝鸡日报 2019-05-22 09:53 大字

初夏时节,行走在岐山乡村,到处可见风吹麦浪的喜人景象。眼看着丰收在望,76岁的益店镇宋村农民韩润民感叹:“只要经管好土地,群众肯定能富起来。”

过去,有些年轻人觉得种地不挣钱,甚至撂下土地进城打工。如今,因村施策、百花齐放的农村“三变”改革实践,不仅让农民实现了依托土地增收,而且为乡村振兴蹚出了新路子。

增收方式变了农民腰包鼓了

岐山县是全国和省市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近年来,该县通过积极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截至去年底,全县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01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改革让农民感受最深的是,依托土地增收的方式变了,腰包鼓起来了。

益店镇宋村65岁的董周平,儿女在外地工作,家里的9亩地全靠他一人打理。以前每到农忙时节,他不是打电话叫孩子回家,就是到处找人帮忙,一料庄稼种下来,除去人工、化肥、种子的成本,挣不下几个钱。2017年村上通过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富硒小麦产业,董周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流转出去4亩地。当年,他没有流转的5亩小麦,收成和往年没多大区别,而村集体种植的富硒小麦,亩产和价格都比普通小麦高。第二年,董周平把剩余的5亩地全部流转。如今,他每年流转土地能拿到7000多元,平时在村上打工每月还能挣1000多元,收入翻了一倍。

董周平的变化只是岐山县38.7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个缩影。依托土地资源,农民既能挣土地流转的钱,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有的还可以享受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后带来的分红,依托一份土地实现多头挣钱,增收渠道多了,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致富产业多了发展后劲强了

关中平原的优质耕地是农民增收致富最大的资源。以前,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岐山群众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温饱不愁,但经济效益欠佳。通过“三变”改革,岐山县在保障粮仓囤满的同时,大胆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吸引大企业投资,聚焦高科技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拓宽了群众的致富渠道。

凤鸣镇庵里村有耕地2600亩,过去产业比较单一。在“三变”改革的助推下,如今村上的产业十分丰富。通过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经营村民流转、入股的土地,栽植花椒、李子、黄甘桃等,还在麦田里套种辣椒、白萝卜,土地收益增加了,群众收入也提高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军利说,现在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村上就有活干。去年村里的经济合作社给村民发出的工资总额达到70多万元,有些贫困户靠着政策帮扶和在村上打工,不仅收入翻了番,还脱了贫。

庵里村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个案。从2017年开始改革试点,通过两年多实践,岐山县不仅探索出“股份合作社+招商引资+股民”“股份合作社+产业园+股民”“股份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股民”等多种模式,还引进了陕果集团、海升公司、众羊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如今,岐山县不少乡村逐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户增收项目全覆盖、贫困人口脱贫有门路的“三赢”效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岐山首所农村小学“刷脸”进校

本报讯近日,宝鸡市岐山县益店中心小学学生开始使用“刷脸”门禁系统进入校园,智慧校园“刷脸”门禁系统正式在该校投入使用...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