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宝鸡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18宝鸡市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高新区马营镇旭光村西周贵族公共墓地和战国秦人墓地考古成果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在出土

宝鸡日报 2019-01-29 08:34 大字

 

本报记者王星

35年后的再次邂逅2018年11月14日,在高新区马营镇旭光村进行的市政建设中,施工人员突然发现一件“绿赞赞”的东西“冒”了出来,“这是‘宝贝’!”随即,现场施工人员向相关文博单位上报情况。接到消息后,市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抢救性发掘和清理工作。

提到“旭光”,市考古研究所里的老同志一点也不陌生。1984年,宝鸡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这里,清理发掘出一座西周墓葬,出土了青铜甗(yǎn)、青铜簋(guǐ)各1件及陶鬲(lì)、陶罐、串饰等文物。

车辆停在旭光村村口的时候,往日的情景还在市考古研究所所长辛怡华脑海中回放。

这里位于秦岭北麓向北延伸的台塬脚下,东临沙河,西南距高铁宝鸡南站仅600米,隔渭河与斗鸡台相望,西距石鼓山约5公里;而此次发现文物的地方是旭光工业园内的一处废弃工厂,是规划中的城市公共用地。

“这是一件提梁卣(yǒu)。”辛怡华戴上了白手套,仔细查看着现场。卣,商末周初时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是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在古文献与青铜铭文中,常有“秬鬯(jùchàng)一卣”之说,“秬鬯”是祭祀用的香酒。

说到提梁卣,它是宝鸡地区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常客”:1980年,竹园沟十三号西周墓出土2件筒形直棱纹提梁卣;2012年,石鼓山西周早期贵族墓地出土6件提梁卣,它们两两一组,各组形制、纹饰相同,分别为户卣甲和户卣乙、冉父乙卣和重父乙卣、单父丁卣和凤鸟纹卣;2014年,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周原遗址出土1件西周早期提梁卣……

提梁卣的“现身”,似乎预示着这座墓葬的墓主人“非富即贵”。带着欣喜和期待,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工作至2019年。

56个昼夜的全力奋战

这次旭光墓地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是市考古研究所取得考古发掘团体资质后的一次独立的考古发掘,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这次的发掘现场,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面露难色,与以往的田野考古不同,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近30厘米厚的混合泥土、大量的建筑及生活垃圾。与水泥地面“作战”,是发掘工作的第一步,重型机械在土地上开工,除去硬邦邦的水泥层后,考古人员手中的手铲、毛刷等工具,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抢救性清理工作中,为了保证工地文物安全和清理工作顺利进行,考古人员在现场设置了围板墙封闭工作场地,搭设三个值班帐篷,日夜坚守。

为牢牢抓住文物安全这个“底线”和“红线”,考古现场还“请”来高科技设备“护航”。考古人员安装使用了现场监控及远程监控系统、红外光墙报警系统及保证供电的UPS供电系统,并配备有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及基础设备,昼夜监护。

从2018年11月14日到2019年1月8日,历时56个昼夜,旭光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细心、耐心、专心,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这“三心”缺一不可。

一厘米、两厘米地前进……此次发掘成果颇丰,考古人员共发现古墓葬8座,其中,西周墓葬5座、战国墓葬3座。5座西周墓葬属于中型墓葬,一椁一棺;3座战国墓葬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均为屈肢葬,是典型的秦人葬俗。古墓葬中,共出土各类文物211件(组),分别为原始瓷器1件、陶器15件、青铜礼器10件(其中有铭文4件)、青铜车马器138件、玉器27件、玛瑙串饰5件(组)、杂器15件(组)。

211件文物的惊世传奇

清理的8座墓葬中,有西周墓葬5座(M1、M2、M3、M4、M8),战国墓葬3座(M5、M6、M7),出土青铜提梁卣的墓葬(M1)已经被破坏,仅残留东南一角。

这5座西周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深度达3-4米,面积6-10平方米,均有熟土二层台,一椁一棺,葬式为直肢葬,头向朝北,无腰坑,其中4座墓(M1、M2、M3、M4)呈“一”字排列,整齐有序。西周墓葬均随葬青铜器,一般为一鼎一簋一觯(zhì)。按照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青铜器铭文,考古人员认定旭光墓地正是一处西周早期贵族的公共墓地,墓主人是一个等级不低的贵族。

值得一提的是,与旭光墓地直线距离仅5公里,就是2012年发现的震惊考古界的石鼓山墓地。石鼓山墓地中出现有“邑姜”铭文的器物,并发现了墓葬中唯一一件陶器——高领袋足鬲,学界普遍认为,这种形态的鬲是姜姓部族的典型器物。顺着这些线索,经过多年考古研究,有专家认为,石鼓山墓地墓主人的身份是姜子牙之女——邑姜。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她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而王姜在周王室有一定的领导权,古文献中把邑姜与周公、召公、太公等相比,表明她在周初是一位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人物。

再看这次发掘的旭光墓地,地点离石鼓山墓地不远,而且墓葬中出土的联裆鬲,让考古人员将西周墓葬的墓主家族定为姬姓。联裆鬲的三个袋足从里面看是连着的,而高领袋足鬲的三个袋足内部则是各自分开的。学者认为,和高领袋足鬲独属姜姓一样,联裆鬲是周人最传统、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鬲,是姬姓部族的专用品。而姬和姜,就是构成西周贵族社会最主要的两大部族。

相近的距离,相近的年代,同时共存的两大部族……将种种线索联系在一起,考古人员判断,旭光墓地的主人是姬姓,而且是周的王亲贵胄。但在3000多年前,墓葬所在的宝鸡地区是姜姓部族的势力范围,这座墓的姬姓墓主人,虽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却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再结合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祭祀礼器分析,他可能是一个有着王室血统的高级祭司。辛怡华感叹:“这位墓主人的遗骸大约有180厘米高,生前应该是个高大英俊的人,符合古代祭司的标准。”

当然,这只是一个合理范围内的猜想,还有诸多谜团,等待着考古人员用科学研究来破解。

3000年前的南北融合

在此次发掘中,还发现了3座战国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深度2.7米,每座面积约3平方米,均为屈肢葬,无腰坑,头向朝西,随葬陶器为一罐一鬲一盂。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判断,这是一处战国秦人墓地。

发掘表明,早在距今4000至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旭光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3000多年前,这里是一处西周贵族的公共墓地;2500年前,秦人又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在旭光墓地中,有两件出土文物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瓷瓿(bù)、金箔。瓷瓿,是用以盛物的瓷器;而金箔,则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

原始瓷瓿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成型工艺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部分原始瓷的器表也拍印纹饰,有些纹饰与同时期的印纹硬陶器相同。

西周时期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春秋时期的原始瓷器和西周原始瓷器相比,质量又有提高。特别是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瓷器成型工艺,从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因而器型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

从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可以看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原始瓷器的主要生产区域在我国江南地区,这可能与这个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一定的联系。考古人员发现,M2发现的原始瓷瓿是目前陕西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一件,它可能来自南方地区。

有学者研究表明,青铜时代以来,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要知道,黄金以其耀眼的色泽和稳定的化学特性,很早就受到古代人的青睐。

然而,黄金的获得途径较为单一。古人只能通过采铜、铁时采集数量较少的金。随着矿藏开采、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的长足发展,中亚草原与西部草原游牧民族的部落首领或贵族,使用的金制品数量大大增多,造型、题材也更加丰富,除了金制首饰,还发展出大量动物纹黄金饰牌,并用黄金装饰马具、武器。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出土的金箔饰,应该是装饰在权杖一类的木质器物上,一般多见于北方草原地区,在关中西周墓葬中极为罕见。

一南一北两件文物的出现,对于研究西周时期,宝鸡一带与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及西周时期地方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证明宝鸡地区的文化、商贸交流的形成与发展,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晒晒宝鸡水利2018成绩单

编者按:2018年以来,宝鸡水利系统紧扣中、省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柔性治水、系统治水、关中留水”的治水方略和...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