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琴弦上的高塘塬

渭南日报 2018-10-09 01:18 大字

王红旗

我的家在华州区高塘塬下的平川,小时候,望着高高的土塬,很好奇,总想上到塬上看看。

有一天,父亲要上高塘塬赶集,卖自留地出产的旱烟叶,我缠着要跟他去,父亲见我年龄小,不愿意领。我就乞求地说:“到路上我帮你掀车子。”父亲便同意了,几筐子旱烟叶装上架子车,天不亮就上路了。遇到上坡,我总是铆足了劲掀车子,父亲说:“有你掀车子,轻松多了。”

走了三十多里地,总算到了高塘街。街上最挤的是人,买卖最多的是农产品,卖吃货的就是油糕、凉粉,麻花、饸饹。有三个大木架土屋房的合作社,也就是商店。一个是称盐打醋,卖红白糖的杂货铺子。一个是生产门市部,卖晒麦席子、驾子车轱辘、铁锨、镢头。一个算是百货商店了,里边有花布、胶鞋、电壶、洋瓷盆子。

我和父亲找了块地方,放平架子车,摆上旱烟叶,开始叫卖。我眼巴巴地瞅着对面卖油糕的,口水不停地往下咽,心想赶紧卖上一点钱,换个油糕吃。

这时候,过来一个老汉问:“烟叶咋称?”

“1块钱3斤。”父亲说。

老汉自己用手掐了一片子烟叶,捏成碎沫子塞进他的旱烟锅,然后用两块火石“咔嚓”猛地一敲击,夹在两块火石间的旧棉花絮子见火星着了,老汉把着火的旧棉花絮子往烟上一按,狠狠地吸了几口,嘴里冒出一股浓浓的白烟,老汉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像很舒服。我盼着老汉赶紧买上一捆烟叶,有了钱换油糕吃。谁知老汉说:“烟太呛,不好抽。”立起身走了。

我失望了,咳!这老汉真是,不想买就算了,抽了一锅子走了,还说烟不好抽。

又过了一会,过来一个年轻人,像是在城里工作的,问“旱烟叶咋卖?”

我想,你是问闲的,你就不是抽旱烟的人么!

父亲却很耐心地说:“你看这烟叶成色,金黄金黄的,烟叶厚,肉实,晒得干干的,抽起来有劲,一股子香味。”

没有想到,这年轻人直接称了两捆,他是回家孝敬老父亲的。这一下可卖了3元钱,我心里窃喜,指望着父亲用钱买个油糕吃。可他把钱卷起来,藏进了腰包,生怕人看见似的。

我看着父亲喃喃地说:“我饿了!”父亲从布袋里掏出从家里带来的黑干馍,给我掰了半个,我嚼着馍,口干得咽不下去,干裂的嘴唇流着血,把馍都染红了。

父亲并不在意地说:“卖烟的钱要供你上学交学费。”

我好像明白了父亲,生计再艰难,也要上学读书。

后来,我考上了师范,分配到了城里教书。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父亲已是九十岁的老人了。我开车回去,拉上老父亲,再上了一趟高塘塬,用轮椅车推着他走进高塘街,他看着说着:“一点土木房都没有了,一街两行都是楼房,整齐漂亮,街道也宽了,路都是水泥的,下雨也不泥泞了,路两边停了这么多汽车,商店里东西真多,变化真是大啊!”

到了小吃一条街,陕北羊肉饸饹、汉中热米皮、岐山臊子面、渭南时辰包子,陕西各地风味,应有尽有。我领老父亲吃了碗西安粉汤羊血,把他吃得满头是汗。我望着他,想到小时候上高塘街卖烟叶,太阳晒得人汗珠子往下淌,可连一个油糕也舍不得买。

老父亲吃完,从腰包掏出一张伍拾元钱,让我清账。我说:“已经清过账了。”

“我没看见你掏钱么!”

“我用微信支付的。”

老父亲手捧着钱端详着,自言自语地说:“不用钱清账了,世事变了,变得真快啊!”

来到竹溪里,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美景如画,游人如织,河溪中小船漂流,一派江南风景。

这么多游人,地上没有纸屑,没有果皮,没有烟头,没有人吐痰,干干净净。

我吃力地推着轮椅车上桥,一个戴眼镜的美女和一个小伙子急步赶过来,帮我推轮椅车。

戏楼上正在演节目,秦腔戏《洪湖赤卫队》还有歌舞《高塘美》都是高塘本乡本土人演。

高塘塬变了,变富有了,变美丽了;高塘人也变了,变文明了,变进步了。

新闻推荐

岐山政协 双向评议提案办理工作

本报讯9月27日,岐山县政协召开提案办理工作双向民主评议会。县政协主席巨文利,副主席李瑾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县人社局、...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