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的大口井

西安晚报 2018-08-12 04:53 大字

□赵林祥

我的老家在岐山凤鸣镇巩寺村,村子坐落在渭水河北岸的二级台塬上,西来的河水清粼粼四季不枯,绕着村庄蜿蜒东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全国农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中,我们生产队为了让村前的1000亩旱田变成水浇地,决定在河湾里打一眼大口井,引水上塬灌溉庄稼。

根据村庄西高东低的地形状况,井址选在村西河湾的崖根下。当时机械化不发达,只能采取人工掘进深挖的原始方法,全凭人力向上转运土方。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画出直径10米的井口,然后进行大开挖。

那年冬天,队里几乎把壮劳力全部投入到打井工地上,50多名青壮年分成三班,一班8小时,白天黑夜连轴转。老队长担任总指挥,现场督战,搭起帐篷,吃住在工地上。当时还安排了一名专职号兵,每班时辰一到,号兵就爬到塬上,对着村庄吹响换班的冲锋号,“哒哒哒哒——哒——”,嘹亮的号声在渭水河两岸长久地回响,常常半夜里把村民从睡梦中惊醒,留下一代人记忆中永存的历史回声。

打井工地上天天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群众下到井里就自觉分工协作,年长者挖掘装土,小伙子们拉车。有的抡公式头,有的使铁锨,有的驾车辕,有的推车子。井下公式头起落,铁锨飞扬,一辆架子车需要五个壮小伙,前头三人拽拉,车后两人助推。汗流浃背的年轻人,大冬天也光着膀子,喊着高昂的号子,在喘息声和踢踏声中,把约千斤重的一车土石,转着圈儿从窄小的坡路上,用超常的力气运上地面,一车车倒进河沟里……

河湾里水位浅,掘进10多米深就出了水。在掘井的过程中,为防止砂石溜滑井壁坍塌,在水位中心用直径一米的浑圆形水泥预制筒进行旋箍,安装一台小型水泵,边抽水边掘进,再挖5米,井基本大功告成。然后将大口井四周井壁用长60厘米,宽30厘米,厚20厘米的扇形水泥预制块,自底部向上一层层密实地旋箍成直径8米的井壁,外围以黄土回填夯实,最终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口井。

大口井打成后,再浇制两条方形钢筋混凝土横梁,悬空架在井口上,安装一台高扬程大型号水泵,连接圆形钢管,沿60度陡坡爬升,将井水引上近百米高的二级台塬,使村前千亩旱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

那些年,生产队利用大口井的水源,多种经营,广种经济作物:间作套种,育苗移栽,栽辣椒、种西瓜、育烤烟、种大蒜,高粱移栽,玉米育种……一眼大口井,激活了村域经济,助推了农业发展,让家乡小村成为当时渭水河流域村民生活条件最好的自然村。

星移斗转,岁月变迁。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掘井人大多已经作古,但河湾的大口井依然完整无损地存留着,继续灌溉着故乡的土地。

新闻推荐

岐山:八项措施纠治基层征兵“微腐败”

阳光讯(记者张伟通讯员杨渊杨超)近日,岐山县出台八项措施,严防征兵一线“微腐败”。这八项措施分别是:签订“廉洁征兵责任书”...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