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谷口的剃头师傅
□成存义
上世纪中叶,剃头匠是人们离不开的职业,逢冬季,此行在集市墙角,找一避风向阳三角地,夏天则找阴凉通风之处,将剃头担随地摆开即开始营业。一根桑木扁担,一头挑木箱放剃头用具,一边挑泥火炉,里边填柴燃火,炉上边铜脸盆烧热水,旁边木脸盆架、独人木凳供主顾洗头安坐。
在泾河谷口百谷乡,那时有来自宝鸡岐山的一位剃头师傅,在泾阳社树村当时阎锡山所办纺纱厂门前挑担给人剃头。后来纱厂搬离社树村,他又辗转到谷口街道。解放前夕土地价格暴跌,他用口攒肚省的钱在郑白渠边买了几亩地自耕,又租居镇北街陈家沟村,娶妻生子,以薄技养家。
几年后,他从岐山老家带来两个小徒弟。1957年合作化,剃头师傅以土地入社陈家沟村,师徒以小手工业手艺身份加入了王桥供销合作社成为职工,在合作社的理发部继续工作。师徒三人一技在身,颇为敬业,见人态度和气,剃刮技法娴熟,洗擦柔搓,使主顾颇为享受。
解放后,理发行业也不断进步,合作社理发部先是买了机械理发推子,后来又购回电动推子。然而,这对师徒三人的生意影响不大,因为虽然时代进步了,但许多人还保持着以往的生活习惯,镇周边很多老顾客还是习惯于享受这师徒三人的剃头手艺。
剃头理发是苦差事,逢人多时,师徒几人轮换吃饭,虽是国营集体单位,有上下班时间,但每逢快到了下班时间,有乡里人大老远地赶来,师徒三人再苦再累,哪怕迟关门下班,也要接待好最后一位顾客。白天忙活一天,晚上还要研磨好剃刀。师徒三人剃头理发手艺精,态度好,王桥老理发店经常顾客盈门,有顾客为理发部赠送“进门尽是弹冠客,去时再无骚头人”“刮掉毛发污垢,洗去心灵烦恼”等牌匾赞誉。
至今,老剃头师傅有一位后人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古街老剃头部旧址旁,一把老理发椅,一张木小桌,一个有点旧的搪瓷脸盆冒着热腾腾的水汽,用父亲传下的“剃刮推洗”好手艺和热心肠,服务当地百姓。(B)(13)
新闻推荐
全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提出:对违法宣传要零容忍
本报讯近日,市食安办召开全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等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当天,与会人员走进高新区渭水苑社区,现...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