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脱贫故事丨千河冰封人不闲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 2021-01-25 11:31 大字

冬季的渭北台塬,寒冷干燥。贯穿千阳县南北的千河冰冻止流,空旷的田野、稀疏露出的麦苗,似乎都在显示着乡村的冬闲时光。

1月21日中午,我们来到千阳县供销社千昕果加工基地,门卫樵三民打开电动大门,手里拿着测温计,一边让我们扫行程码,一边给我们一一测体温。年近六旬、身体也不太好的樵三民,往年冬季阴天就猫在炕上,晴天就坐在门口晒太阳。现在家里种着3亩小麦,他做门卫每月收入1200元,加上国家对贫困户每年的产业分红,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水平、精神面貌都有了提升。千阳县供销社主任张佩华说,他们通过参股、引领、合作、开放办社,全县共形成了19个合作社类经营主体,吸纳了大约3万多名群众及社员就近务工,现在很多群众一年四季在大棚、加工作坊、社区工厂工作,都没有冬闲习惯了。

销售旺季生产忙

千昕果加工基地是苏陕合作项目,投资600万元,建有生产、包装车间,仓库、检验室等近2000平方米的三层钢结构厂房,位于千阳县水沟镇和草碧镇交界处。这里有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4栋楼住了192户搬迁户。

负责千昕果加工基地运营的陕西千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蒲莉介绍,基地进行核桃、开心果、瓜子的深加工,现有3条生产线,日产能5吨,填补了千阳县干果加工领域空白;去年9月20日正式投产以来,实现产值100多万元,发展固定客户260余个,产品销售覆盖宝鸡全境,并销往甘肃临近县区。临近春节,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仓库储存了80吨葵瓜子、10吨南瓜子,今年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近5000万元,将有效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吸纳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正在瓜子烘烤机器旁忙碌的梁鸿鹄,从水沟镇辛家沟村易地搬迁到集中安置区后,因照顾两个上学的小孩,连续三年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去年到千昕果加工基地后,越干越有劲。她说,工厂离家走路不到5分钟,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来上班,中午给孩子做饭后再来上班,挣到了钱,还有和姐妹们交流的机会。李文丽、李俊琴熟练地将传送带上的瓜子装入袋中,然后再封口。她们都是水沟镇夹咀村脱贫户,以往冬季都是窝在家里,去年11月到包装车间务工,每月收入1800元。蒲莉说,因为天然气正在施工,基地现在只开通了一条生产线,招收了12名过去的贫困户、易地搬迁群众来务工;等全部生产线开通后,会吸纳更多群众就近务工。

订单太多加夜班

“订单太多、疫情防控快递又送不出去,我去年12月底就不敢接订单了,现在车间的社员每天都加班到晚上8点多,在家刺绣、缝边的社员也日夜加紧赶货呢。”在千阳县公共实训基地三楼生产车间,千阳县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燕说。

千阳县金达莱刺绣合作社是千阳县供销社参股企业,集刺绣、民间手工艺品培训、生产、销售于一体,生产的电脑绣花、民族服饰及各种手工艺品等40多种,畅销全国。在职社员120人,居家社员300多人,辐射带动了千阳县及周边3000多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为合作社社员发放工资100余万元,拉动了全县手工刺绣产业的发展。

在裁剪、缝纫车间,记者看到30多位妇女正在生产儿童虎头帽、披风、马甲。红缎子面料,白色的镶边,绣上的各种吉祥符号,全是过年馈赠的佳品,难怪订单不断。毛烈娥今年58岁,老家住千阳县草碧镇寇家河村,儿子儿媳在南方务工,她和老伴住在安馨家园安置社区照顾孙子上学。只见她眼明手巧,将丝绵装进裁好的马甲中,再撩上几针,短短几分钟就做好一个半成品。她说,在合作社务工比较灵活,一些产品还可以拿回家加工,每个月收入1600元左右。缝纫工王金娥正在用电动缝纫机缝制一件儿童披风,她说,往年在农村,冬季基本没有啥活,但也没有机会挣钱。上个月请了几天假,只挣了2800元钱,现在小孩放寒假不用照顾,她每天加班到晚上8点,这个月估计能挣到4000元。

王海燕介绍,刺绣合作社原来的加工场所狭窄,得到县上的大力支持,去年将一部分生产线搬到现在的地方,500平方米厂房,租金政府补贴后一年才7500元,水电费政府还给予一半补贴。

人勤春来早。千阳县各种社区工厂、扶贫工厂,各类合作社建在集中安置区、居民社区及村庄,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让群众实现了冬闲人不闲、就近就业忙挣钱的愿望。(陕西日报记者 宋志明 实习生 孙铭希)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2021年宝鸡使用说明书

新闻推荐

“鸟中老虎”做客千湖湿地

在陕西千湖湿地,一只白尾海雕正在树上休息。1月15日,两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来到位于宝鸡市千阳县的千...

千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千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