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最具幸福感城市阔步迈进 宝鸡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城市”亮点回眸

宝鸡日报 2018-12-24 10:22 大字

?工人在市区川陕路管护绿化树木

?姜谭路改造施工现场

?正在建设的市区植物园渭河大桥

?市区联盟路渭河大桥建设现场

?千阳县燕伋小学的孩子在上兴趣课

?贫困妇女在村镇工厂打工

本报记者李小玮

春天在渭河百里画廊漫步,夏天在太白山顶赏积雪,秋天在关山草原策马放歌,冬天在汤峪、九龙山泡温泉……宝鸡,是西秦儿女安居乐业的家园。

2018年,宝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城市,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感,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激情。

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让广大群众生活更幸福?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说:“未来的宝鸡,将是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城市,我们将构建有风景、有温度、有品质、有内涵的最具幸福感城市。”市长惠进才提出:“要牢记使命担当,办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惠民实事,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

见缝插绿美丽家园诗意浓

“渭河公园满眼绿意,金渭湖波光粼粼,我来到宝鸡,才知道这里有多美,哪里是我想象中的黄土高原景象,分明不逊色于江南水乡。”这几天,来宝鸡游玩的苏州游客徐妍由衷地说。这也是不少外地人来到宝鸡的真切感受,他们在宝鸡安家兴业、投资发展,就是冲着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8年,宝鸡市以“生态大花园”为统筹,大力开展森林围市、围城、围镇、围村建设,全市完成绿化提升37.1万亩、植树4330.5万株。此外,宝鸡市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在百姓家门口建设小游园、小绿地、小景点。截至11月底,市区新增绿地63.56万平方米,使宝鸡不仅绿意浓浓,而且色彩缤纷、诗意浪漫,赢得群众点赞。

城市美如画,乡村也毫不逊色。近日,陈仓区东关街道双碌碡村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至此,宝鸡市有7个村获此殊荣。双碌碡村松柏挺拔、翠竹摇曳,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游客都对其花园式村容村貌大加赞赏。

修路架桥基础设施大提升

道路通,百业兴。道路畅通、出行快捷与绿色城市一样富有吸引力。

“以前的宏文路,简直落后市中心十几年。”谈起道路变化,家住市区宏文路的韩薇感受颇深。宏文路地处旧城区,道路年久失修、基础设施陈旧。如今,该片区道路排水情况得到全面改善,人车通行矛盾有效缓解。今年以来,围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城市,宝鸡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五拆”工作,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阳平等8座跨渭河大桥,实施清姜河雨虹桥、金陵河中山桥、宝石立交桥等一批桥隧工程,对宏文路、大庆路、公园路、清姜路、滨河大道等14条道路进行了路面提升改造,打通断头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构建“南北畅、东西快”的城市交通体系。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新建停车场、绿地、活动场地,加装电梯,完善公厕和垃圾房等项目,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宝鸡市不少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12月19日,宝鸡市首个旧楼加装电梯工程在金台大道7号院完工并交付使用。下一步,市、区相关部门将继续摸底、加快进度,让有意愿、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尽快装上电梯,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民生保障百姓生活更幸福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2018年,宝鸡市把财力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支出,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月至11月,全市民生支出累计完成244.6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7%;城镇新增就业4.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5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宝鸡市大力推进就近就业,鼓励具备条件的村镇大力引进和发展村镇工厂,打造“村镇生活、村镇就业”的灵活就业模式。全市累计认定就业扶贫村镇工厂(社区工厂)51家,创建就业扶贫基地113家。

宝鸡宇音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村镇工厂,位于陇县固关镇苟家沟村,主要生产电子电器产品配件。产品需求量大,市场稳定,可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给农村贫困妇女。“以前没这个厂子,我在家闲着,整天看孩子,想找活也找不着。”李林霞是附近的贫困户,她在工厂负责给磨具绕线,对她来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活轻松,顾家、挣钱两不误。据了解,该工厂前期可提供10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安置26名贫困妇女就业。

2018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宝鸡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新闻推荐

千阳千绿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国获殊荣

本报讯近日,千阳县千绿养殖专业合作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表彰命名为“2017年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千绿养殖专业...

千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千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