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 千阳:八项举措激发群众脱贫动力
本报记者程伟
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千阳县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采取了讲脱贫故事强信心等八项举措扶志扶智,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有效破解部分群众“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等思想顽疾,使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讲脱贫故事强信心。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困扰,千阳县先后组织20多个县级部门,深入镇、村开展农民教育大宣讲、文化扶贫大巡演、廉政文化进乡村等宣传活动。该县创作扶贫扶志、移风易俗文艺作品200多篇(件),组织60多名脱贫典型、道德模范和产业标兵,现身讲述自强励志、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的鲜活故事。其中张家塬镇张金强演讲的“脱贫要实干,不能怕吃苦”等一批脱贫故事,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志智“双扶”强勇气。千阳县在全省率先创办扶志扶智“双扶”学校,有针对性地分类施教,坚定贫困群众的致富信心和脱贫决心。2017年,全县建成2所县级扶志扶智学校,40所农村扶志扶智学校,开展扶志、扶智、扶德、政策宣传等教育培训400多场次,受训6万人次,95%的贫困群众掌握了1项至2项实用技能。千阳县金达莱合作社培训刺绣工人200多人,带动150多名贫困妇女年创收100多万元。
村史励志教育正家风。针对个别农村家风差、村风差现象,县上在贫困村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村史馆,教育引导村民以家风建设正德树人,助推脱贫攻坚。全县目前已建村史馆6个,挖掘整理“好家风好家训”21条,涌现出了陕西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罗亮亮、好儿子彭来定等一大批好家风、好家训的传承者。
“红黑名单”立诚信。针对个别群众信用差等现象,千阳县在县、镇、村推行“诚信榜”发布“红黑名单”,将有多条违法失信记录,在多个领域“黑名单”榜上有名的企业和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推动形成以诚信、勤劳、实干为荣的社会风尚。
移风易俗优民风。针对农村天价彩礼、婚丧宴席大操大办等现象,千阳县出台了《千阳县抵制婚丧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意见》,指导各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形成群众普遍能接受的行为准则。县上还出台了相关规定和办法,对农村党员干部、普通党员群众办理红白事宜作出规定,对村民自办宴席实时监督评价,通过组建红白喜事服务队,主动参与村民红白喜事服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好人评选树正气。千阳县开展了“讲、评、亮、帮”道德评议活动,通过政策激励作用和舆论力量,催生贫困群众的致富志向和脱贫决心,形成了见贤思齐、自我矫正、勤劳致富的好风气。该县还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千阳人”等评选活动,全县目前已评选致富带头人和“最美千阳人”235人,“最美农家”126户,镇、村推荐好人线索3800多条,累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6780户并全部挂牌。
“公益救助”促和风。千阳县还借助县上“双扶”学校平台,对贫困群众进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全县在97个村建成了“爱心超市”,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获得积分,以积分免费换取生活必需品,关心救助农村弱势群体,培育家家热爱公益事业、人人自愿参与活动的良好风尚。
司法宣传倡清风。针对部分群众脱贫政策不清等问题,千阳县还选聘陕西华维律师事务所10名律师与该县法律服务人才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县76个贫困村和3个社区,不定期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法制意识,去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4件,调解群众矛盾纠纷66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边浩9月3日,中共千阳县委书记何玲,应邀登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台,为全国第四批县委书记、县长培训班学员作报告,详细...
千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千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