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村民杨光弟 养秦川牛甩掉穷帽子

宝鸡日报 2017-12-25 18:05 大字

本报讯“都说他家拖累太重,想脱贫根本不可能,可他一门心思喂他的‘秦川牛\’,现在挣了钱又脱贫,不简单……”近日,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村民杨光弟养肉牛脱贫的事,在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

宝鸡养肉牛的多了,可贫困户养肉牛富了的却不太多。 12月 18日,记者走进宝丰村,学习杨光弟的“养牛经”。杨光弟脾气好,村里人爱叫他杨师,虽说今年才 46岁,但患糖尿病却有十余年了;杨光弟的父亲患有肺气肿,母亲得了脑梗,生活上离不开人照顾,父母和杨光弟吃药的开销,是家里最大的开销。另外,两个上学的女儿,学费、生活费也不少。 2014年,杨光弟一家被列为贫困户。

怎么办?杨光弟夜不成寐:外出务工吧,自己身体不好还没

技术;等政府送钱送物来救助,这太丢面子……最终,杨光弟和妻子决定:重操几年前贩过牛、养过牛的老本行,喂肉牛!杨光弟把自己的想法给扶贫干部一说,大家纷纷赞成并大力支持:县产业脱贫办、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给杨光弟争取来养殖直补资金 5000元;张家塬镇的兽医定期来给牛打针,给圈舍消毒搞防疫;负责帮扶杨光弟家的县水利局干部也从省内外收集市场信息;就连镇上、村上干部也跑前跑后帮他收购青储草…… 2016年初,杨光弟养了 9头牛,以老关中的“秦川牛”为主,也就从那时起,“秦川牛”就成了杨光弟的“宝贝”。牛爱吃青储草,他就和妻子拉着架子车,专门到附近村子去收购;牛要增膘快,“夜草”少不了,杨光弟不管晚上有多累,零点闹钟一响,他被子一掀准时去添草;牛要长得壮,除了吃草还要吃精饲料,于是,他开车跑到酒厂拉酒糟,到豆腐厂买豆渣,到面粉厂收麦麸……由于杨光弟和妻子勤快、上心, 9头牛个个膘肥体壮!

牛养肥了更要卖上好价钱。杨光弟主动邀请福建、甘肃的牛商来千阳考察肉牛市场,参观他家的牛圈,相互交流饲养、销售的信息,慢慢地,他家肉牛名声越传越远,不用他拉着牛四处叫卖,西安、甘肃等地的客商时不时给他打电话提前预订,上门来收购!

当着记者和县产业脱贫办干部的面,杨光弟给记者算了一笔小账: 2016年,不算家里 5亩小麦的收成,不算妻子打工的工资,也不算县上给的补贴,仅卖肉牛一项纯收入就 3万元。2016年底,杨光弟一家脱贫!

“今年我的牛已增至 13头,销量也很好,根本不愁卖,我的体会是,只要人勤快、肯吃苦,光养‘秦川牛\’就能甩掉‘穷帽子\’!”杨光弟笑着对记者说。本报记者卢志平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 奋力争先 千阳与新沂市对接扶贫协作工作

本报讯(记者李喜林通讯员胡小军)11月26日至27日,江苏省新沂市党政代表团来千阳对接扶贫协作工作,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千阳与新沂市签署了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据了解,千阳与新沂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

千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千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